標籤存檔: 選擇

當我不能確定上帝的呼召時(有聲中文)

作者:Bella Newberry,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大家經常問我,我是怎麼知道上帝呼召我做一個宣教士的——說實話,我不完全確定這是祂的呼召。從美國搬家到台灣,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嚇人的決定。

在沒有明確指引的情況下,我憑著信心一步步向前。我去了台灣很多次。在承諾長期與我現在所在的宣教機構一同服侍之前,我曾與他們共事。我花時間向其他信徒尋求建議,參考相關經文,最後詢問了大家,看是否有人願意支持我搬到台灣,與我一起完成上帝的使命。

雖然我並沒有得到一個完美而清晰的「呼召」,但我發現上帝的恩典環繞著我,因為祂不斷引導我回到聖經。

上帝在聖經中給了我們如何生活和侍奉的大方向。但我們在如何生活和選擇走哪條路上有著巨大的自由。

在多年無法做決定的焦慮之後,我終於開始閱讀一些具體的經文,並默想,使用它們指導我做出人生艱難的決定。

 

找到果子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 溫柔、節制」……「 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加拉太書5章22-23節,25 節)。

聖靈使信徒得以轉變並裝備他們得以順服耶穌——這包括了我們如何以及為何作出某個決定。

在直面移居台灣或留在美國的選擇時,我去尋找了聖靈的果子。我知道我在台灣會每天都需要依靠聖靈,因為我在做一些我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能力做的事情。我也知道,我將要加入的台灣信徒團體充滿了仁愛、喜樂、和平、節制,我知道我可以向他們學習,儘管我不知道台灣的日常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去成長

「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彼得後書1章3節,5節)

這幾句經文來自我最喜歡的段落。這封簡訊是寫給那些面對假教師歪曲福音信息的信徒的。在這個令人困惑的時刻,彼得邀請基督的追隨者們繼續在上帝的這些屬性上成長和成熟,成為上帝形象的承載者。當面臨艱難的抉擇時,我會問,我能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來幫助我「你們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

在台灣,我將在聖經學校工作。我知道,成為這類門徒訓練的一份子,不僅會使我在信心、德行、知識和堅定性上成長,而且我也能與其他人並肩而行,因為他們也在盡一切努力這樣做。我看見一個機會擺在我面前,在這個機會裡,我可以走在彼得所說的上帝的性情(彼得後書1章4節)中,並指引其他人也走向那條路。

 

去除自私

「你們心裡若懷著苦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自誇,也不可說謊話抵擋真道……唯獨從上頭來的智慧,先是清潔,後是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各書3章14節,17節 和合本)。

在這段經文中,從上面來的智慧和邪惡的智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問自己:「這個決定是清潔、和平、沒有偏見,沒有假冒的嗎?我是出於自私的野心和嫉妒而做的決定嗎?」從雅各書的這段經文中,我知道當自私的心和嫉妒出現時,擾亂和各樣的壞事就不會遠。這裡所描述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基督的智慧是怎樣的。

我知道留在美國的渴望來自於我自私的心。我想要舒適,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且離我的家人更近——我甚至有點嫉妒我周圍人的生活以及我所認為的「正常」生活。然而,在我的心中卻有感動,我想要加入上帝的大使命,成為祝福其他民族的管道,給那些地方還沒有聽說過祂榮耀聖名的人傳福音。被呼召跟隨耶穌的生活方式是激進且具有挑戰性的。而在祂的智慧里,有極大的平安和憐憫。

以上三段經文僅僅向我們描繪了跟隨基督並將祂生、死、復活的救贖故事繼續傳遞下去意味著什麼。但我們有整本聖經,它為我們講述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故事——上帝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也讓我們能夠展望新天新地,並以一種努力「用我們每個選擇來榮耀上帝」的方式活在當下。

這並不是說只要我們遵循這些經文,就永遠不會失敗。上帝並沒有給我們應許一個容易的人生。然而,我們仍然充滿盼望。我們知道有一位上帝,祂在我們失敗的時候找到我們,並對我們說:「這不是最後的結局。」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身陷在一個錯誤的決定中,我們仍然有基督與我們同在。

我們有聖經指導我們如何走過糟糕的決定和沒有實現的願望。我對今天的希望是,即使我做出的移居台灣的決定是一個錯誤,我也是出於信仰而做的,我知道上帝的屬性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如果我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我知道我仍然是基督里一個新造的人,是上帝的孩子,無論我生活在美洲還是亞洲,我都被呼召去傳福音。我的信心不是建立在我所作的決定之上,乃是在我所跟從的耶穌之上。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我在頭條網上發布了一篇文章:「1000萬和真愛的可能你選什麼?」

WeChat Image_20171006082126

作者:王林,中國

前陣子,因着WePhone創始人蘇享茂的跳樓事件,我在頭條網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問了許多人一個問題:「1000萬(人民幣)和一份真愛的可能,你會選擇什麼?」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09

不到一周,這篇文章就達到了超過4500人次的閱讀量並獲得29條回復。我起先的估計是絕大部分人會選擇1000萬。果然,頭條上和朋友圈的回復都印證了我的猜測。29條回復中,只有4條選擇愛情的可能,而獲得點贊數最多的回復全是選1000萬。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14

你的選擇會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選擇一千萬?

為真愛而死 VS 安全感

這樣的選擇結果或許跟我們對安全感的渴望不無關係吧,畢竟1000萬這個選項在實際生活中更真實,更安全。真愛在現實世界里到底只是一種可能性而已。愛情太飄渺,人性太黑暗,一千萬卻能讓我們買房、買車,換iPhone X!並且,如果我有一千萬,什麼樣的白富美、高富帥不被我吸引呢?即便這一千萬吸引的人靠不住,至少我還有一千萬。可就是這個「至少」,讓多少人不敢毫無保留地去愛,去付出。說到底,我們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安全感的奴隸。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1000萬的選擇太世故,畢竟很多受歡迎的影視、文學作品里都歌頌了寧可死,也要愛的極致愛情,就好像梁山伯和祝英台、《泰坦尼克號》里的Jack和Rose、《大話西遊》里的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等。那麼多人認可這樣為愛而死的愛情,這一千萬又算什麼呢?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39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34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045

可問題的關鍵是,凡是會為愛而死的人,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他們確信所面對的是一份真愛,或者至少一方是真愛。而證明這種真愛的一個終極方式就是為對方死。因此,在文學或影視作品里,為對方死了似乎就能證明是真愛,甚至最終能贏得對方的心。只是在真實世界里,為對方死了卻也不一定能贏得對方的心,更不能證明這就是真愛。人複雜的心理動機里,愛情也沒有那麼完全的單純,即使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死,我們也很難確認是愛情的驅使。因此,現實中的伴侶總會讓我們懷疑對方到底是不是愛我們?愛我們到底有多少?

選擇1000萬,但卻渴望真愛?

然而,即或大多數人選擇錢,也還是有人選擇真愛。而且,一些人雖然選擇1000萬,卻認為這1000萬隻是幫助和支持他們尋找真愛的途徑。換句話說,他們認為真愛比1000萬更有價值。不僅是愛,很多人渴慕公義,認為公義比金錢更有價值,只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公義並不總是勝出,所以我們退而求其次,選擇了金錢,甚至可能選擇成為不公義的幫凶。同樣的,很多人渴慕人生的意義,認為活得有意義比僅僅活着更有價值。可是現實生活中意義很飄渺,也不總是能夠實現,所以我們選擇了生存。

WeChat Image_20171006082126

「我們選擇的,不是我們最想要的」?

這樣的矛盾,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我們不甘於 “現實”,而渴望那永恆的愛、完全的公義和有意義的人生?

有限的存在 VS 渴望永恆

我們每個個體,其實都是非常有限的存在。長壽的,能活到八、九十歲,偶爾能過百。但一生中能夠真正工作和產生影響的,不過三、四十年。我們的喜怒哀樂,不論當時多麼激蕩人心,在歲月的波濤中,也不過是浪花一朵。我們的思考、判斷和決定,不論我們以為如何深入、精準、前無古人,卻甚少能夠真正轉變歷史的車輪。絕大部分人都是默默地來,默默地去、不留下些許痕迹。

WeChat Image_20171006083119

在這小小的星球上,我們留下了多少追求永恆的印記?

可即便如此,我們這些有限卑微的存在,卻仍時不時會閃出一種接近永恆的尊貴。雖然絕大部分人說自己會選擇1000萬,但是當一份真愛的可能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便會常常看到:我們當中最尊貴的,為之折腰;最卑微的,為之奮起;最勇敢的,為之退讓;最懦弱的,為之捨命。為什麼我們如此有限的存在,居然時不時閃出永恆的光芒?

約翰福音1章1-4節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 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或許,人真不是我們眼所看到的如此有限。我們本是那永恆的一部分,是按着那永恆的上帝的形象所造的(創世紀1章26-27節),而我們的一生就是要重回那永恆的懷抱,讓永恆的光芒通過我們的生命光照在這個世界。

你覺得呢?

*此文章為作者王林 Franklin Wang授權,經雅米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文中圖片來自作者簡書原文
*原文出自簡書|1000萬和一份真愛的可能,大家選擇了什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我曾認為信仰是人沒有希望時幻想的花朵(有聲中文)

lost-1605501_960_720

作者:輕柳飛揚,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念研究生時,我選擇去教會並不是為了尋求信仰,而是因為一直以來強烈的好奇:為什麼有人會對一種尚存爭議的超自然力量堅實而篤定地相信?

探索過程中,兩句聖經經文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和挑戰: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章6節)

震撼是因為這些話讀起來如此有權柄,向世人宣示上帝對人的主權;挑戰則是因為它們動搖了我二十幾年來的觀念:信仰是人沒有希望時幻想的花朵,是顛倒的世界觀,是西方滲透中國文明的工具。從這兩句聖經話語中,我才看到了信仰的重要性:它也許決定着人的滅亡或永生。因此,信仰這件事是值得我們用畢生的精力來思索、探究、選擇的。

可是畢業后,我還是離開了教會。表面上看這是因為工作和居住地點變得離教會太遠,實質上卻是因為我內心的不確信。由於對聖經的學習較為膚淺,我雖然認為上帝的話語很有力量和智慧,但對上帝所行的神跡這部分卻並不相信。信仰如果失去了事實的根基就會被認為是一種意識形態。我當時很害怕被某種意識形態控制和洗腦而變得狂熱和極端,甚至一度認為禱告、敬拜、讀聖經都是強化意識形態的手段。因此離開教會也是我內心質疑的結果。

可離開教會的那幾年,我才真正認清了別人眼中溫和、善良、真誠、上進、務實的那個我背後的罪。那時,我的生命狀態恣意怨念,常常被情緒駕馭捆綁,變得容易狂躁不安。每天都有無名怒火穿堂而過的我就像一個隨時要引爆的火藥桶。生活漸漸把我變成我討厭的樣子——世俗、瑣碎、驕傲、易怒。有時候我想憑藉自己的意志來控制和歸正,卻徒勞無功,正如聖經中保羅所說:「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書7章18節)

後來,我重新回到教會。因着許多的疑惑和現實生活中的困境,我在聖經的學習上更加渴慕了。在更深入的學習中我意識到,宗教實際上是一種世界觀:這個世界有神還是無神?僅有一位神還是有多個神?人是由神創造的還是由其他物種進化而來的?

那麼,有神論真是愚昧無知的產物,而無神論就是文明智慧發展的象徵嗎?我們無法看見神,該如何選擇呢?

一開始,我和很多人一樣,把聖經當做一部文學作品,把聖經里的神跡當做神話故事。隨着學習的進一步深入,我發現聖經是一部神奇的書,也不斷地被其折服、震撼。歷經一千多年,由超過40位作者在不同時期撰寫而成,聖經卻有着嚴密的邏輯,前後出人意料的一致。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感受:我們常常認為無知才崇拜神,可是是不是正是無知才使我們不認識上帝呢?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一點點哲學會引導人走向無神主義和物質至上的錯誤,偉大的哲學卻會使人歸向宗教。」200多年後,偉大的數學家高希也發出了同樣的喟嘆:「微小的學識使人遠離上帝,廣博的學識使人接近上帝。」

學習越多,解決的疑惑越多,我的信心就越加堅定。我也開始明白基督教的核心並不是簡單地使人向善,也不是賄賂上帝來求得庇佑,而是承認上帝是生命的救主,要活出上帝的聖潔和公義。

上帝在聖經里不止一次地講到「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得前書1章16節、利未記11章45節)這話就成了叫我脫離情緒捆綁和罪惡的救贖。每當我要被周遭的事物引爆怒火的時候,每當我要被惡劣的情緒駕馭的時候,當我陷入罪惡的試探時,我就想,如果是上帝,祂會怎麼樣做呢?我的做法是否是上帝所喜悅的?我是否活出了聖潔和公義的生命?這樣思想后,我的情緒就會慢慢緩和下來。回頭看那些讓我困惱的事情,也沒那麼值得困擾了。在其他的事項上亦如此。當我背向上帝、遠離上帝時我就墮入了罪惡苦難的深淵,生活呈現出非常糟糕的狀態;而當我轉向上帝、尋求上帝時,我就開始擁有喜樂、平安和充實的生命。我們常常抱怨沒有神跡,心中總向上帝挑戰:「上帝若向我顯神跡,我便相信。」然而,還有什麼比讓妄自尊大的人悔改更為神奇的呢?上帝的愛和聖潔讓我看清了自己的卑鄙不堪,為自己的過犯懺悔,並真心誠意地悔改,這就是神跡。

人的認知非常有限,我們甚至無法看見空氣流動而形成的風。可是憑着風沙瀰漫、樹葉飛舞、裙角飄揚我們就能確定風的存在。同樣,我們只是宇宙中如塵埃一般的人,我們看不到上帝的存在,可是,憑藉著聖經的啟示、教會的聖潔、基督徒間的彼此相愛,罪人認罪悔改,我們便可以確認上帝的存在。這正如聖經所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章20節)。

因此,在我2012年聖誕受洗的那天,我一直在流淚,是為自己的過犯懺悔,也是為新生激動。此時,生命被更新的我才發現,上帝真實可信。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 奇異恩典

忘掉「真命天子」這回事兒吧!

how-i-found-freedom-from-the-illusion-of-the-right-one

作者:Kezia L.

翻譯:詹啟聖,台灣

謊言

在人世間有一位屬於我的真命天子。當我找到他,我的人生就會完整而且永遠幸福美滿。

我曾經相信這個謊言。

而且我想我不是唯一相信的人。越來越多家庭破碎婚姻失敗的例子證明,許多人都因為小說及電影的描述而陷入對「真命天子」的幻想中。

實際上我們都被騙了,徹徹底底的被欺騙卻不自知。

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並不存在,多數人連對自己的期待都無法達成,更別提要滿足別人的期望。另外,人類多半寡情善變,所以要保證我們的「完美」伴侶在幾年後還能始終如一是不可能的。當我們在婚姻之初就相信我們找到的是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的真命天子時,就已經註定了我們失敗的命運。

我的故事

幾年前,我面臨在投身宣教還是繼續教書中做選擇。雖然在任教的高中面對我的學生們時我感到怡然自得,但在內心深處,我卻迫切地渴望改變我的人生方向。於是我祈求上帝告訴我祂希望我怎麼做。

在一個寒冷的一月天,我在電腦上搜索「中國短宣」。五個月後,我與一群基督徒一起搭上前往中國的班機。飛機抵達北京,然後我第一次見到了我未來的老公。當時我還不知道他後來會成為我的先生,但我卻非常確定我到了應該去的地方。置身於擁擠的機場中,我感受到上帝的認同;幾天之後當我擁抱患上罕見疾病的孤兒玻璃娃娃Micah時,我感到上帝在對我微笑。

從那時起我就清楚地知道上帝呼召我參與宣教事工。這樣的認知讓我開始自我探索,並且開啟了我人生的新篇章。婚姻的重點變得不再在於我與什麼樣的人結婚,而在於上帝如何安排我的人生。

我沒有找到所謂的「真命天子」。相反的,我遇見了一個能夠跟我一同在上帝安排給我的領域服侍的男人。我遇見了一個我知道可以愛他並與他在基督里一同成長的男人。

深思

你的伴侶不只是不完美,他或她絕對無法取代上帝在你生命中的位置。

你的伴侶會讓你失望讓你生氣,也會傷害你。他/她會在軟弱及罪惡中掙扎,也會犯罪。你的伴侶無法實現你所有的要求,亦無法完全滿足你和使你完全。只有上帝能夠做到這一切。畢竟,你的伴侶是個跟你一樣的凡人。你應該做的是尋求上帝而不是寄希望於你的伴侶。不要將他/她擺在上帝的位置。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可以提供你的一切所需(甚至更多)。只有祂能讓你快樂並且完全,那就是耶穌。

在耶穌身上尋求你自己,圍繞祂建構你的生命,與祂一同豐盛吧!因你的生命全在乎耶穌。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完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