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死亡其实离我们不远……

leaves-219150_640

作者:雨恩,马来西亚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但如果不可预期地跳过了“老”这个阶段,生命似乎就会让人措手不及。忙碌而快速的生活,让人忽略了“生死”这个课题的重要性,还年轻的我们,究竟会花多少时间去思想关乎生命的事呢?

每当看到有关坠楼的新闻,记忆里总会浮现大学住在学生宿舍时所发生的坠楼事件。那天清晨,我和室友被门外的吵杂声给吵醒。开门一看,只见警员在我们房门外的逃生门拉起了封锁线。我们这才得知有位学妹在凌晨时分意外坠楼,送到医院前就已过世。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年轻生命的消逝,竟然离自己那么近,就在自己房门外的阳台。虽然不认识过世的学妹,但心中的震撼却久久无法平息。

学妹的家属、同系的师生以及室友皆表示那期间她并无异状,对事件的发生震惊不已。“她究竟是不慎坠楼还是跳楼?她为什么要在夜深人静时攀爬逃生门外的阳台?她的个子并不高,如何能从高高的阳台围墙上不慎跌落下来?”大家的心中浮现出许多的疑问,但却没有从警方和校方口中得到合理的解答,因此众说纷纭。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我看见了人的内心深处对于死亡的恐惧。有些同楼层的同学好几天都做恶梦半夜惊醒、有人需要结伴搭电梯上楼、有人则不敢一个人回房间,我的室友甚至不敢关灯睡觉。很多信奉传统信仰的人不知人死后灵魂会到何处去,甚至认为意外过世的人可能会像孤魂野鬼一样四处飘荡。这些胡思乱想常使人陷入更深层的恐惧中。但基督徒对死亡却可以有不一样的态度,因为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有永生的盼望。祂不但为我们死,还从死里复活;因祂战胜死亡的权势,我们可以不害怕面对死亡。

还记得小时候参加奶奶与外婆的追思礼拜,会场内的经文写着:“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1章25节) 虽然会不舍,但却深信我们必在天家再相见,这是上帝所应许的极大的盼望。

“上帝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传道书3章11节) 唯有上帝才能给我们带来永生的盼望以及活着的真正意义。那么,如果生死的问题是如此的重要,为什么我们不趁年轻时就找到答案,非要等到面对生命的骤逝,或是到晚年时才来担忧呢?当人们如此害怕面对死亡,不是更应该知道死后会去哪里吗?为自己的生命做好准备,比避而不谈来得实际。因此,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怎么能不把握机会与身边的人分享福音的好消息呢?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再遇到同一个人会是什么时候,甚至是还有没有机会再遇见他/她。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圣经中耶稣基督却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 这世代的天灾人祸搞得人心惶惶,但我们更应该看见的是,这世代需要平安,而这份平安唯有从上帝而来。我们活着知道上帝与我们同在,祂在我们遭患难时赐我们平安;当面对死亡时,我们也确信我们是要到天父上帝那里去,在那里不再有痛苦和眼泪,好得无比。这是一份不论外在环境如何改变,仍然由心而发的平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天堂与地狱)


submit_article

基督教会不会是骗人的?

What-if-Christianity-Was-a-Lie-

作者:Leslie Koh,新加坡;翻译:Sandy Zhuang,中国

Leslie在从事媒体行业多年之后,终于决定离开“坏消息”,转而报告“好消息”。他相信话语有强大的力量(话语逗趣时尤为如此)。他在灵命日粮事工担任编辑。

很多年前,一个朋友随口跟我说:“你若相信,上帝就存在。”那时我想,这话有道理。我朋友可真聪明!

这话听上去的确有那么点真实性,似乎也还挺有逻辑:假设有一天我决定不再相信上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帝在我的生命中就不复存在了。那么,至少对我而言,上帝就是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了。我的生活将与往常一样,只不过去除了信仰这一部分。事实上,我还想问: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吗?(稍等,且听我把话说完。)

尽管我在基督徒家庭长大,自己也信主很久了,但我必须承认,自己偶尔还是会想这个问题:基督教会不会只是一个谎言?我所信的一切会不会都是假的?要是上帝或耶稣根本不存在,我一直以来相信的全是枉然怎么办?这对我会有什么影响?我又该怎么办?

然后我就开始想可以怎样“驳倒”自己的信仰。我必须强调,我既不是要与自我进行一番缜密的神学辩论,也不是要弄清楚基督教是真还是假——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太复杂了!相反,我是要看能不能说服自己放弃信仰。实际上我就是在问自己:我怎么知道自己没受骗呢?放弃对耶稣的信仰会给我带来什么损失吗?

我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证明耶稣在说谎。

为什么?因为耶稣毫不含糊地说祂是通向上帝唯一的道路——祂是道路、真理、生命——一切信祂的人都会获得永生(约翰福音14章6节,3章16节)。祂没说自己是伟大的导师或宗教领袖,但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还明确地说不信祂的都将灭亡。

如果耶稣说的是真的,那我不信祂岂不就太傻了。这就好比别人警告我,由于重力原因,我不可以从楼上往下跳,我却对此不以为然。如果我决定不信耶稣,我就得证明祂在撒谎或者完全是误入歧途。难怪鲁益师(C.S. Lewis)那句话那么有名——“耶稣要么是骗子,要么是疯子,要么是上帝的儿子。”

这看起来很好办——我们可以暂且认为耶稣是在骗人——但许多一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的人都为耶稣的教导和行为作证,并且这些见证人包括非信徒、犹太领袖、罗马统治者和一些反对耶稣的人。不仅如此,从耶稣的言行来看,祂对自己传讲的信息还把握十足,连祂的仇敌都不敢对祂掉以轻心,甚至要把祂钉在十字架上。

换句话说,我必须得对耶稣所做的一切有记录可查的神迹做出解释,还要质疑那些见证人的判断,他们宣称目睹神迹,包括耶稣复活。我也不得不去搞清楚,为什么那么多人对耶稣的言行深深信服,甚至情愿以身殉道。他们都大错特错了吗?还是耶稣所言值得信服,甚至连祂的仇敌都要再三掂量?

其次,我需要证明圣经所讲的是假的。

当然,我可以直接否认整本圣经的权威性,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接着我就可以否认整个基督教,因为基督教就是以圣经对耶稣的描述为基础的。但是,圣经上大量的记载都被证实具有历史准确性(尽管有些批评家对此并不认同)。比如,圣经中对诸位君王、著名人物和主要事件的描述都已得到非基督教方面的证实。当然,我也可以坚持圣经中仅有部分内容描述精准、确凿无疑。

那我还得解释为什么圣经中关于耶稣的描述前后一致。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圣经中记录了对耶稣降临的预言以及几千年后实际发生的状况,甚至包括耶稣在哪个小城出生这种细枝末节。令人惊奇的是,所有预言都实现了。

如果圣经是由一个意在迷惑读者的人独立完成的话,那我可以轻易推翻这一点。然而,圣经实际是由大约40位作者前后历时1500年完成的,这样问题就来了:他们对上帝的描述,是怎么做到如此统一、连贯的呢?为什么没有明显的矛盾之处呢?那些试图扯弥天大谎的人不总是能让人找出破绽吗?

如果基督教真的是一个谎言,那么,这些前后相差好几千年,由君王、先知和渔夫组成的作者们,是怎样合谋写出一个连贯的故事的?

最后,我必须否认自己所有的个人经历。

诚然,我从未见过夸张的神迹,也没见过耶稣显现。但我在生命中多次经历祂的同在。我见证了祂对我们家的供应、对我工作的祝福。如果基督教是假的,那我就得对这些具体事例另作解释了。我可以姑且把某些令人惊奇的小事情看作巧合,但有些事情发生的时间刚刚好,不可能仅仅是巧合。

我还得否认上帝在我最消沉、最难过之时给我的安慰。你可能认为那不过是一种莫名的、随机的感动罢了。然而考虑到我是个相当讲逻辑的人——更不用提我的怀疑精神——要否认那是上帝的安慰,对我来说真的很难。我是严重受骗还是自欺欺人?我是在生活其他方面都非常讲究逻辑,却只在信仰方面糊涂吗?这些个人经历塑造了我与耶稣的部分关系,我要说服自己相信基督教是骗人的,就必须忽略我与耶稣的这份关系了。有些人将基督信仰比作相信一个别人看不见的朋友,对我来说的确是这样。我听过耶稣的声音,跟祂说过话(也听到祂的回应),得到过祂的陪伴和安慰。我现在能够假装这份关系完全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我还得另想办法解释,我认识的一些人信主之后为何变化那么大(比原来好很多):凶暴的歹徒变为关爱他人的牧师,令人厌烦的婶婶变得对别人关怀备至,还有粗鲁的朋友信主后变得非常和善。诚然,人们靠着自己也能改过自新,但如果否认耶稣对自身的宣告,则很难解释人们当初为什么会想要做出这些改变。

基督实在太真实了。

有些人会说基督教是种宗教,他们把信仰描述为弱者的精神支柱。还有些人将基督教比作个人信念或生活方式,对生活态度有积极影响,但没有事实根据。他们会说,你若相信,上帝就存在。

然而,我通过质疑自己的信仰得出的结论是,基督信仰——至少对我而言——是同时基于圣经的确据和个人的确信的。我相信自己在圣经中所读的,也信靠那些我认为真实、有逻辑又有根据的事情,也记得我个人的经历。换句话说,我既是用头脑相信,也是用心灵相信。

对我来说,那就意味着,上帝并不以我的信仰为基础。无论我是否跟随上帝,祂都存在。回到重力的例子,我“相信”重力是因为我见过重力的作用。即便有一天我宣告重力是假想的,这种宣告并不会影响重力的存在,重力仍然会对我起作用——我仍然会从楼上掉下去。同理,我见过耶稣存在的充分证据,足以相信祂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我相信或跟随他。

基督教会不会是骗人的呢?上帝真的只要相信就存在吗?你可以提出反例,但我这辈子大概是不会信了。耶稣对我来说太真实了。“基督教如果是捏造的,就一文不值;如果是真实的,就极其重要。唯一不可能适用于基督教的说法,就是‘有点重要’。”——鲁益师C.S.Lewis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堂与地狱)


submit_article

对上帝没信心?教你两招!

2-Ways-to-Build-Trust-in-God

作者:Jesse Schmidt,加拿大;译者:曹琴琴,中国

“要对上帝有信心!”这话听过多少回,可能连你自己都数不清了,特别是在面临生活的挑战和变化,或遇到重大事情和抉择的时候。那为什么说起来再轻松不过的事情做起来却好像难上加难呢?

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是不使用信心的。比如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就会相信司机。尽管我们知道司机并非完人,他们也未必知道路上具体会发生什么情况,但我们依然会相信他们最终可以把我们安全送达目的地。

然而,尽管我们知道耶稣基督完美无瑕,且全知全能,在遇到困难和抉择时,我们却还是很难放手让祂掌管我们的生活,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跟你分享两条我坚信的简单真理,看是否可以帮你建立对上帝的信心吧:

一、对上帝的信心来自对上帝的认识

回到刚才有关旅行的例子。如果开车载我们的是我们的父母或朋友的父母,我们就会对他们有信心。我们信得过他们的驾驶技术,也相信他们不会出意外。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识他们,跟他们有关系。这让我们确信他们在乎我们,会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信赖他们的基础。

但如果我们坐的是公交车、出租车或者火车呢?这些司机都是陌生人,我们为什么还会相信他们?因为他们有良好的驾驶记录,还有他人的好评推荐,这就足以让我相信他们是值得信赖的了。

那是什么阻拦了我们对上帝的信心?或许,让我们难以接受的一点是上帝许可好事,也许可坏事临到我们(耶利米哀歌3章38节)。但如果我们更多地认识上帝,就会发现这就是祂的做事方式,并且即便是艰难的日子,祂也会带领我们一同走过。

的确,圣经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敬虔忠心的人依然遇到试炼和困难。比如约伯,就遭遇了贫苦、疾病以及丧亲之痛。虽然他不明白为什么上帝会让他经历这一切,但他依然选择相信上帝。最终,上帝赐予他的一切远超乎他的想象。

以前我在一家公司实习时,所参与的项目运作得不太顺利,所以我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久。一天下来,我早已筋疲力尽,很难再去读经祷告。我当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上帝会把我放在那样的处境中。

但上帝通过一次讲道提醒我,尽管我的人生看起来在走下坡路,祂依然掌权,依然全然良善。接下来的一周,在我思想这条真理时,上帝赐下了内心的平安,也教我完全信靠祂。靠着上帝的恩典,我加班的时间逐渐减少,我也重拾有规律的读经祷告生活。

当我们越来越认识上帝,跟上帝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时,我们对上帝的信心就会随之增加。

二、对上帝的信心来自承认自己的有限

当我们从一个地方要到另一个地方去的时候,我们可能并不知道具体怎么走,但却相信司机会把我们安全送达目的地。同样地,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也有很多我们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可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也不知道在特定的环境中该如何选择。

这样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明白,信靠上帝意味着承认我们认知的有限。我们需要相信上帝,把我们的道路向上帝交托,即便是我们不明白的时候。

圣经中同样有很多好的例子。例如,上帝晓谕约书亚,让他带领百姓围绕耶利哥城转几次,这所坚固的城就会交在他们手上(参照约书亚记6章1-10节)。这听起来毫无逻辑!难道不用制定一个攻城的详细计划吗?或者至少要造一个攻城槌来攻倒城墙吧?

然而约书亚选择相信上帝,顺服上帝的话语,结果正如上帝所说,耶利哥城倒了!

即使是所罗门这样一个被公认为最有智慧的人,也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节)

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真的很需要这节经文。当时我在备战期中考试,到了礼拜天的时候,我非常纠结,不知道是该继续备考,还是去做礼拜。照理讲,多学习一天更为明智,但是我也想到耶稣教导我们要先求祂的国。于是我决定相信上帝会顾念我的需要,便放下书本,去做礼拜。靠着上帝的恩典,我考了不错的成绩。

当我们意识到上帝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而且即使有时上帝的引导看起来并不符合逻辑,但我们依然选择顺服时,我们对上帝的信心就会随之增加。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两条真理呢?

1. 多花时间亲近上帝,多与那些对上帝有很好的认识的人在一起。常读经、祷告,多跟其他基督徒交流,委身于一个能让我们与耶稣关系更亲密的教会。

2. 承认我们自身的有限,即使上帝的教导看起来“不合逻辑”时也顺服祂的引导。

你愿意一生信靠主耶稣吗?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堂与地狱)


submit_article

未來,路在何方?

signpost-20032_640

 

作者:Jie-Ying Wu,台湾

聊起未来这个话题时,多数人会侃侃而谈自己对未来的期待,或自己所规划的人生蓝图、梦想及成就。世人会用不同的外在条件来定义未来的好坏,例如:金钱、学历、能力等。因此,不少人便投入许多心力去追逐这些条件,好能够得着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对未来如此的追求,看似合理,但却暗藏着引发个人骄傲的危机,这些种种的条件甚至会束缚我们,让我们难以活出上帝所赐予我们本应活出的样貌。那么,未来究竟在何方?下面让我来分享几点个人在寻求未来时所总结的经验及方法。

1.检视自己寻求未来的动机,一切须出自于爱

中学时期,我时常用成绩来定义自己的价值。当时的我认为拥有好的成绩即有好的未来。为此,我总是在考试上尽量拿到好成绩。但渐渐地,由于太过执著于课业成绩,我变得无法理解周遭同学为什么不能专心念书,有时甚至会因此责备他人。不知不觉,眼光也变得越发狭隘,缺乏同理心。

高中毕业后,基于自己的个性和,也为了稳固自己的未来,我大学选择了就读法律系。然而大学生活却和我想像的完全不同。大学所读的书籍用语艰涩,很快我便对读书失去了兴趣,对校内的课外活动也提不起精神,大学梦就此破碎。后来,因为内心实在感到空虚无力,我选择走进了教会寻求上帝的帮助。当时,我常问上帝,究竟要给我什么样的未来?上帝没有立即回应我,而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破碎我的生命,教我心中要有爱。

上帝常常透过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提醒我:「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祕,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于我无益。」这段经文,在我寻求未来的方向中,一直不断地提醒我,成为我检视动机的指标。不论一个人有多少恩赐和才能,一切所做的事都须以爱为根基。若是出自于追求表现或虚荣心,换来的都只会是虚空与无益。相反,若一切所做的,是出自于爱,那内心自然就会充满热情以及对上帝的盼望。

2.放下个人意志,让上帝引导未来

箴言3章5-6节说,「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在寻求未来的过程中,难免会不小心按著自己的意思去行动。但我们是上帝所造的器皿,唯有祂知道哪一条路才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若寻求祂,顺服祂的旨意走向未来,必定能够活出上帝所赐予我们所当有的特质与样貌。

大学毕业后,我按著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想找到与本科系相关的工作,但上帝却引导我进入了我从未想过的职业──小学助理老师。最初,我对于这份工作感到十分害怕。不过上帝却让我在其中学到如何与孩子相处,以及用心关心他们。透过这份工作,我也越来越了解自己,原有的冷漠性格慢慢得到上帝的修剪。后来,上帝更是在我心中放下了对孩子的担负,使我日后得以参与教会的儿童事工。

上帝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祂所安排的,不是人所能测度,但祂却很乐意我们参与祂的计画。当我们愿意走向祂所安排的计画时,内心便会知道祂要给予我们的异象是什么了。

3.不只寻求自己的未来,还要学习看到别人的需要
过去,我一直想履行个人的理想,却失去了了解他人感受的心。然而腓立比书2章4节教导我们,「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寻求未来,不仅是关乎自己的事,也关乎他人。世界并不绕着我们转动,而我们需要留心的是心中有无这个世界。找寻未来的人,多数都期待自己能够发展得更好,但这个向外发展的过程,必然会与他人产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扮演付出者的角色,而该角色即是学习如何谦卑做仆人。

腓立比书2章5-7节也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当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时,不是颐指气使地要人们达到祂的要求,而是先看到人被罪挟制的心需要得着释放。祂以仆人之姿,带着使命,帮助我们能够享受上帝所赋予的爱。所以,当我们用仆人的心寻求未来时,不仅容易使我们看见他人的需要,更能点燃生命中对主的热情。如今,因着圣经的教导,我愿意放下自我为中心,学习付出,学会关爱他人,在寻求未来的道路上也更喜乐了。

上帝所引导的未来,有别于世界的未来。这样的未来,不是一昧地追求外在的领先,而是在过程中查验自己的内心为何。内心动机出自于良善,有上帝的爱作为根基时,我们就会越发地清楚未来的意义。因此,若发现自己内心时常被外在的利益牵引时,愿保罗的鼓励常常提醒我们:「不要效法这世代,要藉著理性的更新而改变,使你们可以分辨什么是神的旨意——那美善、可喜悦、完美的旨意。」(罗马书12章2节)

*原文与译稿均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天堂与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