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我们不孤单
/
0 评论
在美国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Fredric Brown)的短篇悬疑小说《敲门》中,他写道:“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咦!是谁在敲门,他们想要什么?是什么神秘的生物来找他?看来这人并不是孤身一人,你我也不是!
老底嘉教会响起了敲门声(启示录3章20节),是什么超自然的神秘人物来找他们?那是耶稣基督,“是首先⋯⋯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1章17-18节)。祂的眼睛闪耀如同火焰,祂的“面貌如同烈日放光”(16节)。当祂最亲密的朋友约翰看见祂的荣光,“就仆倒在祂脚前,像死了一样”(17节)。信靠基督始于对上帝的敬畏。
我们并不孤单,这是件令人欣慰的事。耶稣“是上帝荣耀所发的光辉,是上帝本体的真像,常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希伯来书1章3节)。基督以祂的能力爱我们,而不是将我们置于死地。祂发出邀请:“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灵命日粮:读经操练
/
在19世纪后期,许多地区的人都在相同的时间开始了相似的事工。首先是加拿大的蒙特娄在1877年开展了一项事工。在1898年,美国的纽约市也推行类似的事工。到了1922年,估计每年夏天约有五千个这类的事工于北美各处进行。
这就是假期圣经学校(Vacation Bible School,简称VBS)早年的发展历程,而这些先驱者之所以会热情投入,是因为他们衷心期盼儿童和青少年能明白圣经。
保罗对他的年轻门生提摩太也有相似的热切期盼,他指出“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并装备我们“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3章16-17节)。但保罗不只是告诉我们阅读圣经是一件好事而已,他在先前就已经提出警告:“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1节),会有让人“终久不能明白真道”(7节)的假教师。所以我们要用圣经装备自己,这是至关重要的,因圣经能使我们对这位救主有正确的认识,让我们“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15节)。
研读
灵命日粮:静止不动
/
史上第一张拍到人的照片,是法国发明家路易·达盖尔(Louis Daguerre)于1838年所拍摄的。照片显示了一个人在中午时分,站在巴黎空荡荡的大街上。但这其中显然有令人不解之处,因在那段时间,人行道和车道上应该是熙来攘往的行人与络绎不绝的马车,可是在照片中都没有看到。
其实,照片里的这个人并不是单独一人。这张照片拍摄于巴黎繁华热闹的圣殿大道,当时一定有许多人与马匹在那里,只是没有出现在照片中。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需要七分钟的曝光时间才能捕捉到影像,而且在七分钟内,拍摄主体必须保持静止。显然人行道上的这个人之所以能被拍到,乃因他是当时唯一静止不动的人,他正站着让人给他擦皮鞋。
有时候,静止不动所带来的结果是行动和努力无法达到的。在诗篇46篇10节,上帝告诉祂的子民:“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即使列国喧嚷(6节),大地摇动(2节),但安静信靠上帝的人会发现,上帝“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
灵命日粮:改变
/
那是意义深刻的一次握手。在1963年3月的一个晚上,来自两间大学的篮球队员(一位黑人,一位白人)不顾种族隔离主义者的仇恨,相互握手。这是密西西比州历史上的头一遭,纯白人的男子球队与有黑人的球队进行较量。当时该州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白人球队不准与有黑人球员的队伍比赛。所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队为了与有四个黑人球员的洛约拉大学比赛,用替补球员以掩人耳目的方式避开禁令,进行了这场象征着“改变”的比赛。而洛约拉大学的黑人球员则在整个赛季忍受着种族歧视,被观众丢爆米花和冰块且处处遭排斥。
但这些年轻球员没有放弃。当晚洛约拉大学队以61-51击败密西西比州大学队,后来还赢得了全国冠军。但那晚真正胜利的是什么?是化仇恨为友爱。正如耶稣的教导:“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路加福音6章27节)
耶稣的教导是一个改变生命的概念。我们若要像耶稣教导的那样爱敌人,就必须服从祂那革新的命令而有所改变。
灵命日粮:存心忍耐
/
看见我朋友艾拉在社群网站的动态更新时,我忍不住哭了。2022年,乌克兰首都基辅遭敌军围困,住在那里的艾拉不得不逃离家园。几天后,她分享了一张自己过去完成跑步项目后举起乌克兰国旗的照片。她写道:“我们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一场名为生命的马拉松而奔跑。这几天,让我们带着永远不灭的盼望,竭尽所能地奔跑吧!”在接下来的日子,艾拉不断发布消息,让我们了解如何为她的国家遭受苦难的人们祷告并给予支持,她正以多种方式继续跑这场马拉松。
希伯来书12章呼吁信徒在奔跑前面的路程时要“存心忍耐”(1节),艾拉的一番话让我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这个呼吁对应了第11章中对诸多信心伟人的生动描绘。“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12章1节),以勇敢,坚定的信心生活,甚至必须冒着生命危险(11章33-38节)。尽管这些见证人对上帝的应许只是“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13节),但他们是为永恒的事物而活,为永远不灭的盼望
灵命日粮:化敌为友
/
新约研究学者贝里(Kenneth E. Bailey)提到有一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知道如何在国际社会中保持一种不寻常的姿态。他与以色列及其周边国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人问他如何让他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保持这种微妙的平衡,他回答说:“我们选择我们的朋友,而且不鼓励我们的朋友为我们选择敌人。”
这是有智慧且切合实际的外交政策。这个非洲国家领袖在国际事务上树立的模范,正是保罗劝勉每一位读者在个人层面上应当要做的事。在保罗描述被基督改变的生命特质的长篇论述中,他写道:“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章18节)。他继续强调我们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对待敌人的方式(20-21节),正反映了我们对上帝的信任和倚靠,知道祂会全然眷顾我们。
我们并不一定能与每个人和平相处(毕竟,保罗是说“若是能行”)。但身为基督徒,我们所当做的是让上帝的智慧引导我们的生活(雅各书3章17-18节),好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