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靠主节制
/
0 评论
在1972年,美国史丹佛大学发表了一项名为“棉花糖实验”的研究报告,这个实验是测试孩童的自制能力,是否能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研究人员给参与测试的每个孩子一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如果十分钟以后再吃,就能得到第二颗棉花糖。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能为了得到更大的奖赏而忍耐不吃,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30秒内就一口把糖吞掉! 当有人提供我们所渴望的东西时,即使知道再等一会儿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我们还是很难克制自己不马上去得到。然而,彼得劝勉我们有了信心还要加上各种美德,其中一个美德就是节制(彼得后书1章5-6节)。彼得鼓励当时的读者和我们,在对耶稣有了信心之后,还要在德行,知识,节制,忍耐,虔敬,以及爱心上继续增长,这是拥有这份信心的行为表现(5-8节)。
这些美德并不是要使我们赢得上帝的悦纳,也不是要确保我们在天国有一席之地,而是要表明我们对自己和身边的人都需要学习节制,因为上帝已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
灵命日粮:天上的飞鸟
/
夏日太阳刚刚升起,我那一脸微笑的邻居看见我在前院,便小声地叫我过去看看。“看什么?”我也低声问她,心中十分好奇。她指着她家前廊的一个风铃,上面的金属环有个小小的杯形鸟窝。“那是蜂鸟的巢,”她低声地说,“你看到幼鸟吗?”两只雏鸟的鸟喙细如针尖,朝上的时候几乎看不见,令人惊叹。我们站在那里,猜想它们是在等鸟妈妈。我举起手机准备拍张照片,邻居说:“别太靠近,免得吓走鸟妈妈。”于是,我们就这样远远地,关注保护这一窝蜂鸟。 可惜这样的机会并不长久。过了一周之后,鸟妈妈和幼鸟们都不知去向,它们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但是它们离开了这里,有谁照顾它们呢?
圣经给了我们一个美好且熟悉的答案,但因为太熟悉了,我们或许会忘记其中美好的应许。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马太福音6章25节),这是一个简单却美好的指示。耶稣也告诉我们:“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
灵命日粮:憧憬未来
/
美国堪萨斯州的尼欧德沙市是一个仅有两千多人口的小市镇。一天,镇上的300位中学生与高中生参加了临时召集的学校集会,听到一个令他们难以置信的消息。一对与这小镇颇有渊源的夫妻决定在未来25年,为每一个尼欧德沙市的学生支付大学学费。学生们都惊呆了,欣喜若狂,甚至泪流满面。 尼欧德沙市在经济上遭受了重创,许多家庭正担忧如何支付孩子的大学费用。这份礼物足以改变一代人的未来,捐赠者希望这份赠礼能满足那些家庭当前的需要,同时也能吸引其他人搬到尼欧德沙市。他们预见自己的慷慨解囊能制造新的工作机会,注入新的生命力,给小镇带来全然不同的未来。
上帝希望祂的子民慷慨付出,不要只照顾自己迫切的需要,也要帮助在困境中的邻舍憧憬新的未来。上帝明确地说:“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利未记25章35节)。慷慨给予不仅是为满足对方的基本生活需要,也是为了他们未来与我们共同生活的需求。上帝说:
灵命日粮:哀伤与感谢
/
在母亲过世之后,她的一位癌症病友一边啜泣,一边对我说:“你母亲对我非常好,我很难过,没想到她竟然比我先走一步。” 我安慰她说:“我母亲很爱你,我和母亲都求上帝让你能看到儿子长大成人。”我握着她的手,跟她一起流泪祷告,祈求上帝帮助她在哀伤中仍有平安。我也感谢上帝让她的病情稳定,能继续陪伴她的丈夫和两个正在成长的孩子。
圣经让我们看到哀伤的多个层面。当约伯几乎失去一切,甚至痛失子女时,他虽悲恸不已但却依旧“伏在地上下拜”(约伯记1章20节)。约伯虽然哀伤却仍带着盼望顺服上帝,心怀感恩地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21节)。虽然约伯后来经过一番挣扎才走过哀伤,并经历上帝对他生命的重建,但在那时,他欣然接受无论情况好坏,上帝都掌管一切。
上帝了解我们对各种情绪的处理方式与挣扎。祂希望我们坦诚面对哀伤,甚至表现出脆弱的那一面。即使我们的哀伤似乎毫无止尽又难以
灵命日粮:回家
/
“神奇狗波比”是一只混血牧羊犬,它与主人一家到离家约3,500公里的印第安纳州欢度暑假时,不幸跟他们走散了。主人全家到处都找不到爱犬,只好伤心地踏上归途。 六个月之后,将近冬末时节,一身脏乱不堪的波比竟出现在主人位于俄勒冈州锡尔弗顿市的家门口。意志坚定的波比千里跋涉,行经险途,走过河流,沙漠,积雪的山岭,努力找寻回家的路,因为它爱它的主人,要回到他们身边。
波比寻家的故事在当地掀起热潮,人们为它著书,把它的故事拍成电影,画成壁画。它对回家的渴望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也许是因为上帝已在你我心中放置了更深的渴慕。神学家奥古斯丁这样形容:“祢为祢自己而创造了我们,我们的心是如此烦躁不安,直到它在祢里面找到安息。”当大卫为了躲避追杀而逃到犹大旷野时,他的祷告也深切地表达这种渴慕:“上帝啊,祢是我的上帝!我要切切地寻求祢;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诗篇63篇1节)
大卫赞美上
灵命日粮:照照镜子
/
心理学家用镜子对儿童进行自我认知的测试,他问孩子:“镜子里的是谁?”通常小于18个月的幼儿,不知道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开始明白看镜子就会看到自己。自我认知是健康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指标。 同样地,自我认知对基督徒的成长也很重要。雅各提到一个用镜子所做的自我认知测试,而这面镜子就是上帝的“真道”(雅各书1章18节)。当我们阅读圣经时,就像在照镜子,而我们看到什么呢?当经文讲述爱和谦卑时,我们是否能从中看到自己呢?当我们读到上帝命令我们要去做的事时,我们是否看到了自己已采取行动?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内心,并省察自身的行为时,圣经将有助于我们察验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上帝的期望,或是需要悔改并做出改变。
雅各告诫我们,不要只是单单读圣经,而不遵行真道,“自己欺哄自己”(22节),忘记了我们所领受的。圣经提供我们一个蓝图,让我们可以按照上帝的旨意智慧地生活。当我们阅读,默想圣经,并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