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缠住
/
0 评论
西瓜的藤蔓占据了我的花园,它们沿着石径蔓延,爬上围篱,最糟糕的是可能会扼杀我最喜欢的蔬果。我知道若不采取行动,花园里其他的植物就无法茁壮成长。于是,在某天傍晚,我动手把缠绕在其他植物上的西瓜藤蔓解开。每当西瓜的藤蔓又再缠绕着蔬果,我就即刻将之移除。后来,我栽种的蔬果终于成熟了,结出饱满的番茄和有光泽的甜椒。 贪婪,情欲和仇恨等罪恶就像那些藤蔓一样,会占据我们的生命。那些蕴藏错误思想的种子若不被移除,就会不断生长,甚至会掌控我们的欲望和行为,就像“容易缠住我们的罪”(希伯来书12章1节,新译本),使我们的灵命无法成长。
希伯来书的作者鼓励我们“脱下各样的拖累”,好让我们能“以坚忍的心奔跑那摆在我们面前的赛程”(1节,同上)。我们要挣脱罪的捆绑,就必须承认自己需要帮助去对付罪恶。如果我们自欺欺人,让自己和他人相信这不是个大问题,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
一旦我们坦承自己的问题,耶稣会乐意垂听我

灵命日粮:全然交托
/
依珊爬到攀岩墙的高处,越发感到恐慌,因为她的手逐渐失去力量,开始抓不住攀岩支点。她不禁心想:如果摔下去会有多严重? 但站在底下的教练不断地向依珊喊话,保证她安全无虞。教练作为依珊攀爬的保护者,他用滑轮将自己身上的安全绳连接到依珊身上的安全绳,如果依珊失手坠落,教练的重量足以支撑她。教练大声喊着说﹕“我可以撑得住,你放手吧!”
于是,依珊按照指示放开双手,让身体离开攀岩墙,安全地悬在空中。
这个经历让依珊对诗篇18篇中上帝的形象有新的领悟﹕“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上帝,我的磐石,⋯⋯我的高台”(2节)。依珊体会到﹕“不管我的担子有多重,上帝都完全可以撑得住。我可以放下所有的忧虑和恐惧,祂会接住我。”
大卫王撰写诗篇18篇,扬声颂赞上帝救他脱离“大水”。这里所说的“大水”是指大卫的“劲敌”,他们在大卫“遭遇灾难的日子”攻击他(16-18节)。大卫王深知,即使困难并没有消

灵命日粮:坚守上帝旨意
/
在1957年上映的战争电影《桂河大桥》引起轰动,许多影迷纷纷前往泰国北碧府寻找那座真实的铁桥。他们找到了那座桥,但那座桥并不是横跨桂河,原来是电影公司弄错了这条河的名称!不过很快地,这段美功河被改名为桂河,以符合人们的期望。 约翰福音记载许多人因听说耶稣所行的神迹奇事便蜂拥而至(6章2节),但耶稣绝不会让别人的期望动摇祂神圣的使命。他们找到耶稣,并相信祂就是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便要求耶稣成为他们的军事领袖,拯救他们脱离罗马帝国的统治。使徒约翰说﹕“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祂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15节)
尽管人们施加压力,要求耶稣按照他们的期望来施行拯救,但耶稣仍坚定地遵循上帝的计划,以他们真正需要的方式来救他们(歌罗西书1章13节)──并非拯救他们脱离世俗的苦难,而是脱离“罪和死”的权势(罗马书8章2节)。
耶稣坚定遵循上帝的旨意,提供了你我最需要的救恩,因此我们无论遇到何种

灵命日粮:上帝的供应
/
“啊……爸爸快过来!”我的女儿放声尖叫。我知道发生什么事:有一只飞蛾吓到她了。每年春天,一大群布满灰尘的飞蛾会从别处迁徙到科罗拉多州的山区,度过夏天。因此,对于它们的到来,我们每年都会严阵以待,而今年的情况特别严重。 对人类而言,飞蛾是令人厌烦的害虫,它们经常朝你迎面飞来。但对鸟类而言,这却是一场盛宴。查找一些资料后,我发现这些飞蛾是当地燕子的绝佳营养品。尽管这些飞蛾令人厌烦,但对鸟类来说却是“吗哪”。
我不知道在耶稣时代的以色列地区是否有飞蛾迁徙,但耶稣注意到上帝对飞鸟的供应,就如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提到:“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马太福音6章26节)
因此,最近我对飞蛾有了不同的看法。它们不再是肮脏的害虫,而是成为一种提醒,让我思考上帝对受造物的供应,这活生生的例子也表明祂会供应我。若上帝如此丰富地供应燕子,祂

灵命日粮:在基督里合一
/
菲莉斯·惠特利(Phillis Wheatley)是第一位出版诗集的美国非裔诗人,她用圣经的真理劝说基督徒废除奴隶制度。惠特利大约在1753年出生于西非,七岁时就被卖给奴隶贩子。后来,她很快就展现卓越的学习能力,并于1773年获得自由。惠特利在所写的诗歌和书信中,敦促读者接受圣经所强调的人人平等的观点。她写道:“上帝在每个人的内心深植一个理念,我们称之为『热爱自由』。这种理念令人无法忍受压迫,渴望获得释放,……这样的理念也存在我们心中。” 保罗强调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他写道:“从此不再分犹太人和希腊人,自由人和奴隶,男人和女人,因为你们都在基督耶稣里合而为一了”(加拉太书3章28节,当代译本修订版)。由于我们都是藉着相信基督耶稣而成为上帝的儿女(26节),所以教会不可因为不同的种族,族群,性别或社会地位而有分歧。
纵然我们都平等领受了上帝的爱,却难以实践人人平等的理念。但圣经教导我们,

灵命日粮:有上帝的形象
/
我到银行办事的时候,看到墙上贴着“以礼待人”这四个字,充分体现那间银行的经营理念。银行职员亲切有礼地协助我办理业务,令我感到十分愉快! 在这冷酷无情的世界里,以礼待人显得格外重要。使徒保罗在写给提多的信中提到这个概念。他要提多叮嘱众信徒:“不要诽谤人,要爱好和平,要温和,以礼待人”(提多书3章2节,圣经易读版)。“以礼待人”也可翻译为“恭敬地对待每一个人”(当代译本修订版)或“向众人表现充分温柔的心”(新译本)。
我们如何待人,反映了我们是否将对方视为拥有上帝形象的人。鲁益师在他的著作《极重无比的荣耀》中写道:“在这世上没有普通人,你所遇见的人不是仅有血肉之躯。”鲁益师期待那永恒的未来,在永恒里我们要么享受上帝的同在,要么永远与上帝隔绝。因此,鲁益师提醒我们:“我们会开玩笑,共事,结婚的对象,以及那些被我们忽视或剥削的人,都有不朽的灵魂。他们的结局要么面对永恒的幽暗绝望,要么享有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