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真正的快乐

/
在公元十世纪,阿卜杜 · 拉赫曼三世(Abd al-Rahman III)是西班牙哥多华的统治者。拉赫曼成功治理哥多华五十年,得到臣民的爱戴,敌人对他畏惧,也受到盟友的敬重。后来,拉赫曼深入审视自己的一生,在谈到自己享有的特权时,他说:“财富与尊荣,权柄与享乐,尽在我掌握之中!”然而,当他计算这五十年有多少真正快乐的日子时,只算出14天。真是发人深省! 传道书的作者也掌握着财富与尊荣,权柄与享乐(传道书1章12节,2章1-3,7-9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所做的评价,也同样发人深省。他发现财富只会让人渴望得到更多(5章10-11节);享乐并不会让人感到幸福(2章1-2节);成功可能是由于机遇而非能力(9章11节)。但他的评估不像拉赫曼的那么悲观。他相信上帝就是快乐的终极源头,他认为只要与上帝同行,无论吃喝,工作或行善都是一种享受(2章25节,3章12-13节)。 拉赫曼在他的反省中总结说:“人

灵命日粮:爱上帝

/
在每次线上课程结束前,这位教授总是会对学生说:“下次见!”或“周末愉快!”有些学生会回应说:“谢谢,你也是喔!”但某一天,有位学生回应说:“我爱你!”教授在惊讶之余回答说:“我也爱你!”那天晚上,同学们同意在下一堂课结束时,大家轮流对教授说:“我爱你!”以表达对教授的谢意,因教授每次都需要对着电脑荧幕授课,而不是他所喜爱的当面讲课。几天后,当这位教授准备下课时,说:“下次见!”学生们一个一个地回答说:“我爱你!”接下来好几个月,他们都这么做。教授说这让他与学生们有牢固的情感连结,使他觉得他们就像“一家人”。 约翰一书4章10-21节指出,我们是上帝家中的一员,有许多理由可以对上帝说:“我爱祢!”祂差派爱子来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10节);衪赐圣灵住在我们里面(13,15节);祂的爱永远可靠(16节);我们永远不必惧怕审判(17节);祂使我们能爱祂并且爱人,“因为上帝先爱我们”(19节)。

灵命日粮:窑匠的转轮

/
在1952年,迈阿密海滩有位店家为了防止鲁莽或粗心的顾客打碎物品,便放了一个告示牌:“你打碎物品,就必须购买!”这抢眼的标语是对顾客的一种警告,而现今在许多精品店都能看到类似的标示牌。 然而,在陶瓷工坊可能有不同的告示牌:“你打碎物品,我们就改造更新!”这正是耶利米书18章阐述的真理。 当耶利米造访窑匠的家,看见窑匠重新塑造“做坏了”的器皿,并小心地处理泥土“另做别的器皿”(4节)。先知提醒我们,上帝确实是位技艺高超的窑匠,而我们是泥土。祂有主权,可使用所造之物摧毁邪恶,也能在我们里面创造美善。 即使我们有缺角或毁损,上帝仍能塑造我们。上帝是大能的窑匠,祂能够并乐意从我们生命的碎片中,创造出崭新又珍贵的陶器。上帝不会将我们破碎的生命,过失和已往的罪愆,视为不堪使用的材料。相反地,祂会拾起我们的碎片,重塑成祂看来最好的样式。 即使我们破碎不全,但这位大能的窑匠仍将你我视为珍宝。在祂手中,我们

灵命日粮:这是恩典

/
音乐剧《悲惨世界》的第一幕让我们看到了假释犯尚万强窃取神父的银器。当尚万强被逮捕之后,他以为自己会被送返矿场,但神父却语惊四座地说,这银器是他送给尚万强的。警察离去之后,神父转身对尚万强说:“你从此不再属于罪,而是属于善了!” 如此洪恩大爱,显明了那从诸般恩典的泉源涌流出来的爱。在五旬节那天,彼得对他的听众提起近两个月前发生的大事,人们就在这座城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众人听了这番话就觉得扎心,并问彼得说他们必须做什么,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使徒行传2章38节)。耶稣已承担他们应受的刑罚,如果现在归信耶稣,他们就能免受刑罚。 这恩典充满了讽刺意味。唯有基督受死才能使人得到赦免,但基督的死却是人们一手造成的。满有恩惠和能力的上帝,竟用人类最大的罪行来成就我们的救恩!如果上帝已经将钉死耶稣的罪转变成赦罪之恩,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祂能将凡事都变为美善。让我

灵命日粮:躲避上帝

/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跟同学们一起玩捉迷藏。我一紧闭双眼,大声数数,大家就立即跑去躲起来。我搜遍所有的柜子,箱子和壁橱,感觉就像过了好几个钟头,但连一个人都找不到。直到小萍终于从天花板垂挂下来的那盆花边蕨类植物后面跳出来时,我不禁好气又好笑。因为那盆植物其实只遮掩她的头,但她的身形却清晰可见! 上帝是全知的,因此当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躲避”上帝时(创世记3章8节),其实他们仍然是“清晰可见”的。但他们并不是在玩捉迷藏,而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事并感到羞耻,因为他们违背了上帝的吩咐,吃了上帝说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 亚当和夏娃不听从上帝的命令,就是背弃上帝和祂慈爱的供应。但上帝没有愤怒地离弃他们,而是主动寻找他们,呼唤着:“你在哪里?”(9节)然而,这并不表示上帝不知他们身在何处,而是想让他们知道,上帝对他们的怜悯和关怀。 我看不到小萍就躲在那里,但上帝总是看到并了解我们。对祂而言,每个人

灵命日粮:活着时付出

/
有个成功的商人在他人生的最后数十年内,竭尽所能地捐献自己的财富。这位亿万富翁为各种不同的需要捐献现金,例如:为北爱尔兰带来和平;将越南的医疗保健系统现代化。甚至在离世前,他还花费3.5亿美元将纽约市的罗斯福岛转变成一个科技中心。他说﹕“我坚信在活着的时候就应该付出,我认为没什么理由要延迟捐献……此外,生前捐献比死后赠予有趣多了。”趁你还活着的时候付出,实在是令人赞叹的态度! 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和门徒看到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门徒就问耶稣:“是谁犯了罪?”(9章2节)耶稣一语道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上帝的作为来。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3-4节)。尽管我们所做的,与耶稣所行的神迹相距甚远,但无论我们付出些什么,都应当甘心乐意,且要凭爱心而做。不管是付出时间,资源或是行动,我们的目标都是要彰显出上帝的作为。 因为上帝爱世人而赐下一切,让我们也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