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伤口洒盐

/
在广播节目盛行的黄金年代,美国著名谐星弗雷德 · 艾伦(Fred Allen,1894-1956年)以带着悲观色彩的诙谐方式,为处在经济萧条和战争阴影下的人们带来欢笑。但他的幽默感其实源自于亲身遭遇的痛苦。他不到三岁就失去母亲,后来又与有成瘾习惯的父亲渐行渐远。他曾从纽约街头的车阵中救出一个男孩,并对那男孩说了一句令人难忘的话:“孩子,你怎么了?你不想变成大人,面对世间的苦难吗?” 约伯的一生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现实生活中展开。他起初表明信心,但终至陷入绝望,而朋友的责骂有如在伤口上洒盐,让他更加痛苦。他们振振有词地责备约伯,还坚持表明若他承认自己犯错(4章7-8节),并因上帝的劝诫而改过自新,他就有能力对这些灾祸一笑置之(5章22节)。 约伯的“安慰者”固然出于一番好意,但却错得离谱(1章6-12节)。他们压根儿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当作“朋友如斯,何需敌人?”的负面教材;没想到竟要约伯

灵命日粮:无畏的信心

/
尼泊尔人潘理涵(Prem Pradhan,1924-1998年)于二战期间为英国空军服役,当时他的战机被敌军击中,在跳伞逃生时不幸受伤导致终生瘸腿。他曾提到:“我跛了一只脚,上帝竟呼召我去喜马拉雅山上传福音,不是很奇怪吗?”后来,他在尼泊尔传扬福音,遭到残酷的迫害,甚至被扔进“死亡地牢”里,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求存。在15年内,潘理涵在14个不同的监狱里待了10年。但他仍勇敢地为主做见证,为基督结出改变生命的果实,在狱中带领多名狱卒和犯人归主,这些人后来也把主耶稣的福音带给自己的同胞。 使徒彼得也因归信基督,以及上帝藉着他医治一个瘸腿的人,而遭受逼迫。但他抓住机会,勇敢地为基督作见证(使徒行传4章8-13节)。 如今,我们也许会像彼得一样面对众人的反对(3节),但别忘了还有许多家人,同事,同学及我们认识的人,都迫切需要认识这位救主,因“除祂以外,别无拯救”(12节)。祂为我们的罪付了赎价

灵命日粮:大能的勇士

/
狄恩 · 伊曼(Diet Eman)是一位平凡而害羞的年轻女士。当德军在1940年入侵荷兰时,她正在谈恋爱,有一份工作,享受与亲友相处的快乐时光。后来,她写道:“当大难临头时,你会想要像驼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土里。”然而,狄恩却感到上帝的心意是要她抵抗德国人的暴虐统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为犹太人及其他被追捕的人寻觅藏身之处。这位原本不起眼的年轻女士成了上帝的勇士。 圣经也记载上帝使用一些不起眼的人来事奉祂。就如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并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士师记6章12节)可是当时的基甸看来却绝不像大能的勇士。在以色列人遭米甸人欺压时期,他为了不让米甸人发现,便偷偷在醡酒池打麦子(1-6,11节)。他来自最弱小的玛拿西支派,而他也是家里最微小的(15节)。面对上帝的呼召,他深感力有不逮,甚至多次求上帝的印证。但最后,上帝却使用他击败残暴的米甸人(参阅第7章)。 上帝将

灵命日粮:感谢的心

/
古罗马伟大的哲学家辛尼加(Seneca,公元前4年-公元65年)曾被王后指控犯了通奸罪。当元老院裁定他死罪之后,或许是因革老丢王认为此乃错误的指控,而只将辛尼加放逐到科西嘉岛。这样的减刑让辛尼加对“感恩”有深刻的感受,他写道:“世上一直有杀人犯,暴君,小偷,通奸者,盗贼,亵渎者和叛徒,但其实最可恶的是不懂感恩的人。” 与辛尼加同时代的使徒保罗,对此也颇有共鸣。在罗马书1章21节,保罗说人们不愿意感谢上帝,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原因之一。在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书信中,保罗三次敦促信众要常存感谢的心,并且提到,我们应“满有感谢的心”(歌罗西书2章7节,新译本)。当我们让基督的平安在“心里做主”,就会“存感谢的心”(3章15节)。事实上,我们在祷告中也应常向上帝表达感恩(4章2节)。 上帝对我们的诸般慈爱,提醒我们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事实,祂不但配得我们的爱慕和敬拜,也当深受我们的感谢。正如雅各书1章17

灵命日粮:上帝的旨意

/
有时候,上帝的旨意的确很难遵循。祂会要求我们做正确的事;要我们忍受苦难而不抱怨;爱那些不可爱的人;要留意内心提醒我们不可以的声音;要我们去做那些当做却不愿意去做的事。所以,我们必须整天对自己的心说:“我的心啊,听着!要默默无声,去做耶稣要你做的事。” 大卫说:“我的心默默无声,专等候上帝”(诗篇62篇1节),又说:“我的心哪,你当默默无声,专等候上帝”(5节)。这两节经文看似雷同,但其实不然。大卫先描述内心的状态,然后再对心说话。默默无声表明下定决心,立定心志;当默默无声表明大卫是在激励自己,要记得这个决定。 大卫决心保持静默,为要安静顺服上帝的旨意,这也是上帝对我们的呼召,是我们受造的目的。我们能拥有平和的心,只要我们顺服地说:“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2节)。我们尊祂为主,以祂为乐,这就是上帝对我们首要且最崇高的呼召。正如诗人说:“我乐意照祢的旨意行。

灵命日粮:分享盼望

/
爱敏是上帝所爱的儿女,当她与我分享上帝如何帮助她接受自己的身份时,她将圣经经文融入我们的对话中。她对圣经熟悉的程度,使我几乎无法分辨这位高中生何时是说自己的话,何时是引用上帝的话。当我称赞她是“一本会行走的圣经”,她的眉头皱了起来。她并没有刻意背诵经文,但透过每天阅读圣经,其智慧的言语已成为她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她享受上帝每时刻的同在,并把握每一次上帝让她与别人分享圣经真理的机会。爱敏像其他被上帝使用的年轻人一样,激励人虔心阅读,背诵及运用圣经经文。 当使徒保罗鼓励提摩太担任教会的领袖时,他对这个年轻人很有信心(提摩太前书4章11-16节)。保罗知道提摩太从小就明白圣经(提摩太后书3章15节)。虽然提摩太像保罗一样,也曾受到别人质疑,但他们俩都坚信圣经是“上帝所默示的”,并且相信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16-1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