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这一代人

/
在1964年,年轻的环境保护人士杰克 · 温伯格(Jack Weinberg)说:“永远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他的评论将一代人贴上了标签,后来他对此感到后悔。回首往事,他说:“我随口说的一句话,完全被人扭曲和误解。” 你是否也听说过针对千禧一代的贬损评论?或是千禧一代对你这一代人的负面评价?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的负面思想可以是双向的。当然,这应该有更好的沟通方式。 虽然希西家是一位英明的国君,但他对下一代却缺乏关怀。希西家年轻时患上绝症(列王纪下20章1节),哭求上帝使他存活(2-3节)。于是,上帝加增他15年的寿数(6节)。 然而,当希西家得知一个可怕的消息,即他的子孙有一天将被俘虏时,他却没有流下一滴眼泪,甚至还说:“若在我的年日中,有太平和稳固的景况,岂不是好吗?”(16-19节)或许,希西家只顾惜自己的性命,却不顾及下一代。 上帝要我们拥有敢于跨越界限的爱。老一辈的人需要年轻人

灵命日粮:真实身分

/
朋友看着我为她拍摄的照片,点出了那些她认为自己不完美的身体特征。我请她再看仔细一点,并说道:“我看到的是蒙全能的万王之王所爱的女儿,我看到一位美丽,爱上帝又爱人的女孩,她真诚的善良,慷慨和忠实,使许多人的生命得以改变。”当我注意到她热泪盈眶时,我说:“我觉得妳需要一顶皇冠!”那天下午稍晚的时候,我们为她挑选一个完美的皇冠,好让她永不忘记自己的真实身分。 当我们接受耶稣为个人的救主时,祂就为我们戴上爱的冠冕,称我们为祂的儿女(约翰一书3章1节)。祂赋予我们能力,让我们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因此“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当祂来的时候,在祂面前也不至于惭愧”(2章28节)。祂虽接纳我们原来的样子,但祂的爱会洁净我们,并改变我们成为祂的样式(3章2-3节)。祂帮助我们明白自己需要祂,帮助我们悔改,倚靠祂的能力远离罪(7-9节)。我们可以活在忠实的顺服和爱中(10节),是靠着祂蕴藏于我们心里的真理,以及

灵命日粮:庆祝多元合一

/
在2019年,某一所高中的毕业典礼上,有608名毕业生准备领取毕业证书。校长对学生们说,当他念到某个国家时,就请出生在该国的学生站起来。于是,他一一唱名:阿富汗,玻利维亚,波斯尼亚⋯⋯。校长念了60个国家,直到所有学生都站了起来,大家都一同欢呼!一所高中,60个国家。 多元化的群体所展现的合一之美,是一幅令人振奋且符合上帝心意的画面──众人和睦同居。 诗篇133篇也鼓励上帝的子民要和睦同居,这是一篇上行之诗,是人们每年进入耶路撒冷朝圣时吟唱的诗歌。这首诗提醒众人,差异可能会造成分歧,而和睦共处却大有益处(1节)。诗人生动地将和睦共处描述为甘露(3节),以及浇在祭司头上的油(出埃及记29章7节),从祭司头上“流到”胡须,衣襟(2节)。这些画面都指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和睦共处的情况下,上帝所赐的福分就会如此丰富地流淌,无处可容。 对基督徒来说,尽管我们有种族,国籍或年龄的差异,但在圣灵里

灵命日粮:一起聚会

/
我父亲是美南浸信会的牧师,身为长子,从小到大,每个星期天我该做的事都很明确:我必须要去教堂。有例外吗?除非是我发高烧了。但其实我很喜欢到教堂去,甚至有几次真的发烧不退,我还是去了。然而,现在世界已经改变了,定期到教堂参加聚会的人数不再像以前那么多。当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答案有很多,而且形形色色。对于这些答案,作家凯瑟琳 · 诺里斯(Kathleen Norris)引用一位牧师的话做出回应。这位牧师说:“为什么我们去教堂?我们去教堂是为了服事其他人,在那里可能有人需要你。” 当然,这不是我们去教堂唯一的原因,但这位牧师的回应与希伯来书作者的心声互相呼应。希伯来书的作者敦促信徒要有坚定的信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强调“不可停止聚会”(希伯来书10章25节)。为什么?因为当我们缺席的时候,会错过至关重要的事:“彼此劝勉”(25节)。我们需要彼此鼓励“激发爱心,勉励行善”(24节)。

灵命日粮:一道大光

/
在2018年,12名泰国男孩在足球教练的带领下进入迷宫般的地下洞穴,准备利用下午的时间享受一场探险之旅。但突如其来的暴雨导致水位高涨,迫使他们逐步后退,直到洞穴的深处。他们经历两周半的时间,才被救难人员救出来。当时他们坐在小小的岩石上,只有六支手电筒忽明忽灭的残光,直到潜水队员不顾水位上升的危险,将他们营救出来。他们长时间被困在黑暗中,期盼能早日重获光明,得着拯救。 先知以赛亚描述了这世界被黑暗笼罩,充斥暴力与贪婪,又被悖逆和痛苦所粉碎(以赛亚书8章22节)。世界都被破坏了,象征希望的烛光忽明忽灭,在黑暗虚空中逐渐消逝。但他坚信晦暗的绝望不是最终的结局。因上帝的怜悯,很快地“那受过痛苦的,必不再见幽暗”(9章1节)。上帝绝不会将祂的子民撇在幽暗的毁灭中。先知向他的同胞宣告盼望,指出当救主来到时,祂会驱除罪恶所带来的黑暗。 救主耶稣确实来了,这使我们如今对以赛亚所说的预言有全新的体会:“

灵命日粮:在逼迫中信靠主

/
艾诗从小在菲律宾一个反对基督教信仰的部落中长大,她曾因病重性命垂危,当时有位阿姨为她祷告后,她就接受耶稣的救恩。如今,尽管面对暴力甚至死亡的威胁,艾诗仍在当地社区带领查经班。乐在事奉中的她说道:“我实在无法不向人介绍耶稣,因为我的生命一直经历到上帝的大能,慈爱,良善和信实。” 在逼迫中事奉上帝是现今许多人面临的光景,正如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位被掳到巴比伦的以色列青年一样。我们从但以理书看到,他们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仍拒绝敬拜尼布甲尼撒王的大金像。他们勇敢地宣告,上帝有能力保护他们,但“即或”上帝不拯救,他们仍选择事奉祂(但以理书3章18节)。当这三个人被扔进火窑的时候,上帝确实与他们同在苦难中(25节)。更让众人惊奇的是,他们不但没被火烧死,而且连“头发也没有烧焦”(27节)。 如果我们因活出信仰而遭受苦难或逼迫,那么历世历代的信徒都在提醒我们,当我们选择顺服上帝时,圣灵必会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