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上帝为你歌唱

/
在我们第一个儿子17个月大时,小女儿便出生了。当我想到有个女儿就欣喜万分,但同时也有点不安,尽管我对照顾儿子有一些了解,但养育女儿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给女儿起名为撒拉。我很享受抱着她轻轻摇晃,哄她入睡,好让妻子休息。但不知为何,我开始尝试唱歌哄她入睡,而我选的歌曲是《你是我的阳光》(You Are My Sunshine)。无论是把她抱在怀里,还是站在她的婴儿床前,我都会对她唱这首歌,每一刻我都乐在其中。现在,小女儿已20多岁,而我仍叫她小太阳。 我们通常会想到天使歌唱,但你上次想到上帝歌唱是什么时候?没错,上帝在歌唱。你上一次想到祂因你歌唱是何时呢?西番雅在向耶路撒冷所讲的信息中清楚地表明﹕“耶和华你的上帝……必因你欢欣快乐,……而且必因你喜乐欢唱”(3章17节,新译本)。虽然这是向耶路撒冷所说的信息,但很可能上帝也为我们(这些接受耶稣为救主的人)而歌唱!祂会唱什么歌呢?圣经并没

灵命日粮:上帝在聆听吗?

/
当我参与教会的关怀会友事工时,我会为代祷卡上的事项祷告,包括求上帝改善某位阿姨的健康情况,某对夫妇的财务状况,以及让某人的孙儿能认识上帝。但我很少听到代祷之后的结果,因为代祷卡大多是匿名的,所以我无从得知上帝如何回应。我承认有时我真想知道,上帝真的听了我的祷告吗?我的代祷是否带来一些改变? 或许,我们有时也会问﹕“上帝在听我祷告吗?”我曾像哈拿一样向上帝求子,但多年来未得回应;我也祈求上帝让父亲能归信耶稣,但在他离世时却没有表明是否愿意信主。 然而千百年来,有许多上帝侧耳聆听祂子民祷告的例子:以色列民被奴役的哀声(出埃及记2章24节);摩西在西奈山上的哀求(申命记9章19节);约书亚在吉甲的祷告(约书亚记10章14节);哈拿向上帝求子(撒母耳记上1章10-17节);大卫求上帝救他逃离扫罗的追杀(撒母耳记下22章7节)。 约翰一书5章14节进一步强调:“我们若照祂的旨意求什么,祂就听我们

灵命日粮:苦难的原因

/
我去一个教会讲道,聚会结束后和一位姐妹讨论我分享的信息,她说:“你的意思是,也许这不是我的错!”她的回应让我感到意外。她说她有慢性疾病,并经常为此祷告,禁食,认罪,而且她一听到有人说要怎么做才能得医治,她就全都照做,但还是没得痊愈,所以她觉得一定是自己犯了错。 她这样想令我感到难过。当她发现所领受的属灵“公式”无法解决问题后,就只能责怪自己。但其实这种面对苦难的公式化思维,早在千百年前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简单来说,这古老的公式就是当你遭受苦难,一定是你犯了罪。当约伯不幸失去牲畜,孩子和健康时,他的朋友就把这个公式套用在他身上。就像以利法怀疑这是因约伯犯罪,就说:“无辜的人有谁灭亡?”(约伯记4章7节)比勒达甚至断言,约伯的孩子是因为犯罪才会死(8章4节)。他们不知道约伯遭受苦难的真正原因(1章6节-2章10节),就以过于简化的理由解释约伯为何受苦,这使约伯痛苦万分,但后来上帝责备他们(

灵命日粮:奉召特派

/
斯里兰卡有一种三轮计程车,俗称“嘟嘟车”,对许多人而言是个非常方便且惬意的交通工具。住在首都可伦坡的罗琳认为,嘟嘟车也是传福音的禾场。在一次搭乘嘟嘟车时,罗琳发现这名友善的司机非常乐意与她谈论宗教信仰。罗琳决定下次再搭嘟嘟车时,要向司机传福音。 罗马书一开头,保罗就宣称自己是“特派传上帝的福音”(1章1节)。希腊文的“福音”一词意思是好消息。保罗实际上是说,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宣讲上帝的好消息。 这好消息是什么呢?罗马书1章3节说,这福音是关乎上帝的儿子,这好消息就是耶稣!上帝要告诉这世界,耶稣降世为要拯救世人脱离罪恶与死亡,而且上帝已拣选我们成为传递好消息的管道。我们真是何德何能! 耶稣已让所有信徒都有特权去与人分享这个好消息。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就要去带领其他人来信服真道(5-6节)。不论是在嘟嘟车上或是在任何地方,上帝已经让我们成为奉召特派的使者,要我们将这激励人心的好消息传给周遭

灵命日粮:信心的试验

/
我第一次带儿子们爬山就去攀登科罗拉多州的一座高山,海拔至少4,267米,他们非常紧张。我也不禁自问:他们能应付这项挑战吗?途中,小儿子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且不断地说:“爸,我走不动了。”但我相信这次的登山考验能让他们获益良多,而且我希望他们信任我。在距离峰顶约1.6公里处,那一直认为自己已走不动的小儿子却重获精力,率先到达峰顶。他很开心,因他即便在恐惧时依然信任我。 当以撒与他的父亲一起上山时,他对父亲的信任让我赞叹不已。不仅如此,我更深深敬佩亚伯拉罕对上帝的信心,特别是当他拿刀要杀儿子的时候(创世记22章10节)。纵使亚伯拉罕内心充满困惑与痛苦,仍愿意顺服上帝。因上帝的怜悯,一位天使制止亚伯拉罕并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12节)。事实上,上帝从未打算牺牲以撒的生命。 当我们想将此特殊事件套用在自己身上时,必须注意开头的第一句话:“上帝要试验亚伯拉罕”(1节)。透过这次的试验

灵命日粮:谈论、相信、感受

/
作家布赫纳(Frederick Buechner)在他那本颇具影响力的回忆录(Telling Secrets)里说:“我家中有一条家规,就是不可谈论,不能相信,不能有任何感受,而不遵守这规条的人就有祸了。”布赫纳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子,说明这不成文的家规就是造成家庭失常的因素。在布赫纳的家庭中,这个“规条”使他不得谈论或哀悼自杀的父亲,令他无法相信任何人,不能向人倾诉内心的伤痛。 你是否也有同感?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以各种方式,学会忍受一种扭曲的爱,这种“爱”要我们对所受的伤害保持沉默或加以掩饰;这种“爱”以恐惧来辖制人,奴役人。 因此,我们一定要谨记耶稣对我们的爱,与我们经常体验的那种让人害怕会失去且有条件的爱,是截然不同的!正如保罗在罗马书8章15节说到,藉着耶稣的爱,我们就不必活在惧怕中。当我们知道耶稣深刻,真实且无条件地爱着你我时,就能开始得享荣耀的自由(21节)。我们能再次自由地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