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困境与怜悯

/
在詹姆斯 · 巴利(James Barrie)六岁时,他哥哥大卫就在一次滑冰事故中不幸丧生。那是大卫十四岁生日的前夕。随后几年,詹姆斯尽最大的努力抚慰母亲玛格丽特。玛格丽特虽深切悲伤,但有时会安慰自己,大儿子永远不必面对成长后的挑战。数十年后,詹姆斯藉由母亲的想法,凭着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深受喜爱的儿童故事人物──不会长大的男孩彼得潘(Peter Pan)。就像一朵花从水泥路面破土而出,美好的事物也能从难以言喻的悲痛硬土中产生。 上帝能以无限创新的方式,让我们从最困难的情况中得益处,这是多么令人得安慰啊!旧约路得记就是一个美好的例子。拿俄米接连失去丈夫和两个儿子之后变得无依无靠,但她孀居的媳妇路得却选择留在她身边,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并服事她的上帝(路得记1章16节)。最后,上帝的供应给她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喜乐。路得再婚并育有一个孩子,他们“给孩子起名叫俄备得。这俄备得是耶西的父,耶西是大卫的父

灵命日粮:窗户

/
在喜马拉雅山的山麓附近,一名游客注意到有一排房屋竟然没有窗户。他的向导解释说,有些村民担心睡觉时会有魔鬼潜入家中,因而建造密不通风的墙。如果看到有人安装窗户让光线进入,你就可以知道那位屋主相信了耶稣。 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尽管我们没有察觉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可怕又对立的时代,撒但和牠的魔鬼煽动家人和朋友以怒气相对而造成分裂。我常常想要躲在墙的后面,但耶稣却要我安装一扇窗户。 以色列曾建筑高耸的城墙好得到庇护,但上帝告诉百姓,祂才是他们的安全保障。上帝从天上以祂的话语统管万有(以赛亚书55章10-11节),如果以色列归向祂,上帝就会怜恤他们(7节),使他们再次成为上帝的子民而使万国蒙福(创世记12章1-3节)。上帝会高举他们,最终带领他们凯旋归来。他们的颂赞“要为耶和华留名,作为永远的证据,不能剪除”(以赛亚书55章13节)。 有时墙壁是必要的,但安装了窗户的墙才是最好的。这能向人

灵命日粮:饶恕

/
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曼纳西杀害了贝塔的丈夫和她的几个孩子。贝塔在谈到自己如何原谅曼纳西时,她说:“我的宽恕是基于耶稣的作为。祂承担古往今来每一种恶行的惩罚。只有靠祂被钉十字架付上的代价,我才能胜过怨恨!”曼纳西屡次从监狱写信给贝塔,祈求贝塔和上帝的原谅,并在信中详述经常困扰他的噩梦。起初,贝塔无法对他有怜悯,只是满心怨恨曼纳西杀了她的家人。但后来,圣灵一再提醒她耶稣的牺牲和怜悯,大约两年后,贝塔靠着上帝的帮助,终于可以饶恕曼纳西。 从这里我们看到,贝塔遵行了耶稣对门徒的教导,去宽恕那愿意悔改的人。耶稣说:“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路加福音17章4节)。但是,我们从门徒的反应中可以看到,饶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们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5节) 当贝塔为自己无法原谅对方而挣扎和祈求时,她的信心也不断增长。如果我们像贝塔一样,正因为难以饶恕某人

灵命日粮:分担包袱

/
凯莲是一位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如何互相了解,她设计了一个活动。在这个名叫“分担包袱”的活动中,学生们写下他们心中的情绪包袱。接着,这些内容以匿名的方式分享,使学生能深刻了解彼此所遭遇的困难,许多同学听了都热泪盈眶。从那时候开始,这个教室充满了一股互相尊重的氛围,这些青少年现在对彼此有更大的同理心。 在整本圣经中,上帝一再叮咛祂的儿女要彼此尊重,并要在与人交往时展现同理心(罗马书12章15节)。早在以色列历史上的利未记时代,上帝就已指示以色列百姓要有同理心,在与外邦人相处时更是如此。上帝说“要爱他如己”,因为以色列百姓也曾在埃及做过异乡人,深切了解其中的艰辛(利未记19章34节)。 有时候,我们即使身处在同侪之中,所背负的重担也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像个异乡人,寂寞孤单,被人误解。或许我们不像以色列人与外邦人相处那样,有亲身的经历可借镜;但我们还是可以推己及人,以尊重和理解来对待上帝放在我们生

灵命日粮:光明之子

/
每次搭飞机去到不同的时区时,我都千方百计地想调整时差。我大概什么方法都试过了!有一回,我决定要将机上用餐时间调整到我即将前往的时区。因此在晚餐时间,我没有和其他乘客一起享用晚餐,而是一直看电影并试图入睡。这种选择性的禁食实在难熬,即使在降落前提供的早餐也不够我填饱肚子。然而,让自己和身边的人“不同步调”的这招却真的奏效了,我颠覆了生理时钟而适应了新的时区。 保罗深知,基督徒如果要在生命中真实地活出耶稣的样式,就不能和周遭的世界同一步调。从前我们是“暗昧”的,如今却要活得像“光明的子女”(以弗所书5章8节)。这是什么样的生命呢?保罗进一步地补充说明:“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9节) 把晚餐时间拿来睡觉,在与我同机的人看来可能很傻。然而即使周遭一片黑暗,我们这群信主的人却被呼召要活得像光明之子。我们可能为此饱受嘲弄敌对,但靠着耶稣我们可以“凭爱心行事”,并以耶稣为榜样,祂“

灵命日粮:洒糖霜

/
我和小孙子手牵手轻快地走过停车场,准备去为他购买一套迎接开学的特别服装。还没上小学的他,看到什么都兴奋不已,我下决心要让他的开心转为真正的喜乐。我看过一个咖啡杯上印着这么一句话:“祖母就是洒满糖霜的妈妈。”糖霜总是让人联想到乐趣,灿烂和喜悦!身为外婆的我就该如此,不是吗?的确没错,但我还可以给他更多。 保罗在写给他属灵儿子提摩太的第二封信中,特别讲到提摩太虔诚的信仰,并将此归功于提摩太的祖母罗以和母亲友妮基的信仰传承(提摩太后书1章5节)。这两位女性活出她们的信仰,使提摩太也相信跟从了耶稣。她们当然爱提摩太,也供应他的需要,但显然她们所做的不仅于此。保罗指出,这份在她们里面的信心,是日后提摩太的信心根源。 身为外婆,我喜欢带孙子购买服装这种“洒糖霜”的事,但我洒的糖霜应该还包括分享我的信仰。比如说,在享用炸鸡前一起低头谢饭;向他指出天使形状的云朵是上帝的艺术杰作;一起跟着收音机唱赞美耶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