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别着急!

/
我和父亲过去经常一起用双人锯砍树并切割成小段木头,当时年轻的我精力旺盛,总是使劲地将锯子强行切入。我父亲就会对我说:“别着急,让锯子来做工。” 这让我想起保罗在腓立比书所说:“上帝⋯⋯就在你们里面动工”(2章13节,新译本)。他劝勉信徒不要着急,让上帝亲自完成改变我们的工作。 英国作家鲁益师曾说,灵命的成长并不仅限于听从和遵行耶稣基督的教导。他解释说:“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正在你身上动工,逐渐地改变你,使你成为一个小基督,能与耶稣基督同享祂的能力,喜乐,知识与永恒。” 上帝正在我们身上做这样的改变。我们可以继续坐在耶稣脚前领受祂所说的话,常常祷告,“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爱中”(犹大书1章21节),时刻谨记自己早就是属基督的。别着急,要相信祂正逐渐地改变你! 你可能会问:“饥渴慕义岂不是应该的吗?”想像一个孩子带着渴望的眼神,试着要拿放在架上高处的礼物。这孩子的父亲深知他的渴望,就把礼物拿下

灵命日粮:随心所欲

/
在最近一部电影中,一位自称“天才”的人对着镜头抱怨说,这世界充斥恐惧,腐败,无知和贫穷,人生荒谬且不需要神。这类的思想在现代许多电影情节中并不罕见,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种观念所带出的结果。最后,这名“天才”转向观众,恳请大家随心所欲地去做任何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对他而言,这包括将传统的道德观抛诸脑后。 但随心所欲真的能带来快乐吗?传道书的作者因人生的苦难而绝望时,早已尝试藉由享乐(2章1,10节),大动工程(4-6节),积存财富(7-9节)和探究哲学(12-16节)来追求快乐。最终的结论正如17节所说:“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没有一件事能让人免于死亡,灾祸或不公义(5章13-17节)。 只有一件事能将传道书的作者从绝望中救拔出来。即使生命充满考验,只要有上帝参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我们就能得着满足,因为“离开了祂,谁能有吃的呢?谁能享乐呢?”(2章25节,新译本)有时你我会感觉生命毫无意义,但

灵命日粮:月亮的创造者

/
在太空人将阿波罗“鹰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后,尼尔 · 阿姆斯壮(Neil Armstrong)说:“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他是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随后还有其他太空人登上月球,包括“阿波罗计划”最后一次任务的指令长尤金 · 塞尔南(Gene Cernan)。他曾说:“我在这里,而地球就在另一端,充满了生机,令人赞叹不已,我觉得地球实在太美,她的存在绝非偶然,一定有一位比你我更大,更有能力的神存在。”这些人身处太空深处以独特的视角看地球,深切地体会到与浩瀚的宇宙相比,自己是如此渺小。 先知耶利米也认定这位创造和维系浩瀚宇宙的上帝是无限无量的。这位创造万物的伟大上帝应许要显明祂自己,赐下慈爱,饶恕和盼望给祂的百姓(耶利米书31章33-34节)。耶利米确信上帝的大能,因祂“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黑夜发亮”(35节)。这位创造万物的全能上帝统管万有,祂正动

灵命日粮:多而又多

/
某天在加油站,黛西遇到一位忘了带银行卡出门的女士。这女士因带着小婴孩不方便,只好请求路过的人帮助。虽然当时黛西失业,但她仍花了15美元帮这个陌生人的车子加油。几天后,黛西回到家,看见家门前有个装着玩具及礼品的礼篮。原来是那位女士的一些朋友回报黛西的善行,将她付出的15美元化为一份祝福,让黛西与她的家人有个难忘的圣诞节。 这温馨的故事印证了耶稣所说的话:“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加福音6章38节) 这番话可能会让人专注在付出后所得到的赏赐,但若是这样可能就错失了焦点。事实上,耶稣在说这话之前还说:“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35节) 我们付出并不是为了得赏赐,而是由于上帝喜悦我

灵命日粮:为何是我?

/
有一本谈论机率的书提到,每一百万人中就有一人会被闪电击中;每两万五千人中就有一人会因面对巨大的打击或损失,而患上“心碎症候群”。书中每一页都在论述成堆的各种不同机率问题,但却无法回答:“若我们就是不幸的那一个该怎么办?” 约伯的遭遇推翻了一切的机率概论。上帝提到约伯时这么说:“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约伯记1章8节)。然而,约伯却被选中,遭受了一连串在机率上看似不可能连续发生的灾难。在世上的所有人中,约伯有理由要求一个答案。当我们阅读约伯记时,不难发现,约伯在苦难中一直想要了解:“为什么是我?” 从约伯的经历,我们看到面对难以解释的痛苦与灾祸的一种回应方式。藉着描述良善与仁慈的约伯所受的痛苦与疑惑(25章),我们明白为何种什么会收什么的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4章7-8节)。藉着约伯记一开始所提供的背景,约伯的正直与撒但的控告(1章),到后来上帝对约伯的赐福(4

灵命日粮:比蜜更甜

/
演讲者正谈论敏感的种族问题,但他仍然冷静从容。站在有大批观众围绕的讲台上,他大胆地发言,但言词优雅,谦逊,和善,甚至带着幽默。很快地,情绪紧绷的观众们明显地放松下来,和演讲者一起探讨他们所遇见的困境:该如何以冷静的态度和言词,去解决他们所面对的棘手问题。换言之,要如何以柔和的方式面对尖锐的课题。 所罗门王也给我们这样的建议:“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箴言16章24节)。如此一来,“智慧人的心⋯⋯使自己口中的话增加说服力”(23节,新译本)。 为什么像所罗门这样有权力的君王要花时间谈论人们该如何说话呢?因为话语具有拆毁的能力。在所罗门王的时代,各国的君王仰赖报信者带来关于他们国家的资讯,因此冷静且可信赖的报信者相当受人重视。他们会使用谨慎与适当的言语,无论出现什么状况,也不会反应过度或说话苛刻。 我们若能以敬虔与谨慎的话语,和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就必从中得益。如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