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我们的新家

/
在1892年,安妮·摩尔(Annie Moore)是第一位通过爱丽丝岛(Ellis Island)关卡入境美国的移民。当她想到马上就有一个新家和新的开始,一定感到相当兴奋!此后,还有数百万人也都是经过爱丽丝岛进入美国。安妮那时只有十几岁,但却毅然决然地离开爱尔兰艰困的环境,展开新的生活。她手里只拎着一个小袋子,心中怀抱许多梦想,希望和期待,踏上这片充满机会的国土。 作为上帝的儿女,当我们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启示录21章1节),岂不更加兴奋和惊叹吗?我们会进入启示录所提到的“圣城新耶路撒冷”(2节),使徒约翰以富有寓意的图象描述这片奇妙之地,他说:“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上帝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22章1节)。“水”象征生命和丰盛,源头就是那位永恒的上帝。约翰说:“以后再没有咒诅”(3节),清楚表明上帝所设立与人美好纯全的关系将完全恢复! 上帝爱祂的儿女,以祂儿子的生命将我们买赎回

灵命日粮:灵里困倦

/
扎克·艾斯怀(Zack Eswine)牧师在他所写的一本书中(The Imperfect Pastor)提到:“有时我们只做了一小时,但感觉就好像做了一整天的苦工。”虽然他在这里是指牧师常背负重担,但其实人人都承受着沉重的情绪和责任,使我们身心灵具疲,只想倒头大睡。 在列王纪上19章,先知以利亚陷入心力交瘁的景况。那时,王后耶洗别威吓要处死以利亚(1-2节),因他杀害了巴力的众先知(18章16-40节)。以利亚惊慌害怕地逃跑,且求上帝取走他的性命(19章3-4节)。 在哀伤痛苦中,以利亚躺下睡着了。有位天使两次对他说:“起来吃吧!”(5,7节)以利亚第二次吃了上帝所预备的食物之后,就恢复体力,走了四十昼夜,进入一个山洞过夜(8-9节)。在那里,上帝向他显现,且再次差派他(9-18节)。以利亚重新得力后,又继续去完成上帝要他做的事。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在主里得激励。或许是跟主内弟兄姐妹谈一谈

灵命日粮:家人

/
许多国家正兴起“租赁家人”的行业,以满足孤独者的需求。有些人会雇用他人来充当自己的家人,为要在某些社交场合维持幸福家庭的假象。另外,也有人因与家中某些成员关系冷淡,会聘请演员扮演这位亲人的角色,暂时享受渴盼的家庭之乐。 这个趋势反映出一个真理:上帝创造人就是要我们与祂,与人建立关系。创世记描述上帝创造万物的时候,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1章31节)。惟独论到亚当时,上帝说:“那人独居不好”(2章18节),表明人与人之间都彼此需要。 圣经教导我们要与人连结,还教导我们要与其他的基督徒建立关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约翰。在耶稣受难之后,约翰就接耶稣的母亲到家中,成为一家人(约翰福音19章26-27节)。保罗也教导信徒,要以对待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态度,彼此相待(提摩太前书5章1-2节)。诗人说,上帝在这世上的救赎之工,也包括了“叫孤独的有家”(诗篇68篇6节),而上帝所设立的

灵命日粮:令人痛心的事

/
一件令人痛心的犯罪事件终于曝光了。有好些女性被有权势的男人性侵,报纸一再刊登这则新闻。连我向来所景仰的两位男士也证实涉及性侵丑闻,这令我万分沮丧,不禁感叹连教会也无法避免。 大卫王的罪行最后也曝光了。撒母耳记下11章记载,日近黄昏,大卫“看见一个妇人沐浴”(2节),就想拥有她。即使拔示巴是大卫的臣仆乌利亚的妻子,大卫仍与她同房。拔示巴有了身孕,大卫就以卑鄙的手段,命约押把乌利亚调到战事最猛烈的前线,让乌利亚战死沙场。 撒母耳详实记载大卫对拔示巴和乌利亚的滥权,好让我们清楚知道所有的罪行都无法隐藏,都要面对审判。 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都一再提醒我们,现今世代也有许多滥权的事。大卫虽是“合[上帝]心意的人”(使徒行传13章22节),但仍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愿我们也能为掌权者祈求,让他们也能为行使权力或滥权负责。 上帝的怜悯,使人得到救赎。接下来,我们在撒母耳记下看到大卫的忧伤和悔改(12章13

灵命日粮:口袋里装的

/
在1865年,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福特剧院遭人暗杀。那晚,他的口袋里装的是两副眼镜,拭镜布,小刀,挂表,手帕,一个内有一张南方邦联5元纸钞的皮夹,以及8张剪报,其中几张是赞扬他个人或政策的报导。 我不知道林肯口袋里的那张邦联纸钞是作何之用,但却不怀疑剪报的必要性。因为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即使像林肯这样伟大的领导者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想像,或许在遭到暗杀之前,他正将剪报的内容读给他的夫人听呢! 你认为谁需要鼓励呢?答案是,每一个人!若你细心观察周遭的人,没有任何人是像外表所呈现地那样有信心。只需一次失败,一个恶意的批评,或不如意的一天,就足以令人失去信心。 你想,如果你我都遵照上帝的命令,“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罗马书15章2节);如果我们决意只说“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的“良言”(箴言16章24节);如果我们把鼓励的话写给朋友,让他细细品味。如果这样会如何呢?若是如此,我们

灵命日粮:控制错觉

/
在197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伦·兰格(Ellen Langer)发表一篇研究报告,标题为《控制错觉》,检视了我们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影响程度。她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都高估了自己对事情的掌控能力。这项研究也证明了,我们自以为能掌控事情,这种错觉总是会被现实粉粹。 自从兰格发表这份研究结果之后,其他人所执行的实验也支持她的论点。然而早在兰格发表这个研究报告之前,雅各就已经指出这个问题。他在雅各书4章写道:“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做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13-14节) 接着,雅各提供了一个治疗这种错觉的方法,指出唯有上帝才能掌控万事。他说:“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15节)。在这几节经文中,雅各指出了人类的软弱,也提供了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