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永远欢迎
/
0 评论
我们教会聚会的地方是一所小学的旧址。这所学校于1958年关闭,当时美国政府取消种族隔离政策,允许黑人学生进入原先只开放给白人学生的学校就读,这所学校宁愿关闭,也不愿遵守条例。隔年,学校被迫重新开放。我们如今的一名会友艾尔嬅,便是当年被安排在白人世界里的其中一位黑人学生,她回忆说:“我和学校里的几位黑人老师原本在一个安稳的环境,但我们却被强迫进入一个全班只有两个黑人学生的恐怖世界中。”艾尔嬅曾因自己与众不同而受苦,但却也因此成为一位具有勇气,信心,愿意宽恕他人的女子。
她的见证具有启发性。当时,她必须忍受各种不平等的待遇,虽然不论是什么种族或血统皆为上帝所爱,但在那个时代有些人却否认这个真理。甚至连初代教会也有些人认为,只有某些人会因血统而蒙上帝眷爱,其他人则被上帝弃绝。然而,彼得在看见异象之后,说出了震憾每个人的惊人启示:“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来各国中,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
灵命日粮:无法测度的救主
/
去年,我和几位朋友为三位罹患癌症的姐妹祷告。我们知道上帝有医治的能力,所以我们每天祷告,求上帝治愈她们。我们曾亲眼见到上帝使人痊愈,也坚信祂能再次施行医治。在抗癌过程中,她们似乎都有好转的迹象,我们也欢欣喜乐。但到了秋季,她们全都离开人世。有人认为,这是最“终极的医治”,从某方面而言,也的确如此。但她们的离世仍让我们心痛,我们多么希望上帝在今世就医治她们,但因着某些我们无法明白的因由,神迹并未降临。
圣经告诉我们,有人跟随耶稣,是因祂行了神迹,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约翰福音6章2,26节);有人只将祂视为木匠的儿子(马太福音13章55-58节);有人期望祂能成为政治领袖(路加福音19章37-38节);有人则视祂为伟大的教师(马太福音7章28-29节)。也有人因祂的教导深奥难懂,而不再跟随祂(约翰福音6章66节)。
至今,耶稣还是不一定会按着我们的心愿行事。然而,祂的心意却远超过我们所能想像。
灵命日粮:解忧秘方
/
有一个诚实守法的人,接到一通语音讯息:“我是警察局的陈警官,请回电给我。”他开始担心,害怕自己也许做错了什么事。他不敢回电话,好几晚都辗转难眠,脑海里浮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节,担忧自己闯了祸。那位警官没有再打电话来,但那人的烦恼却萦回数周。
关于担心,耶稣问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马太福音6章27节)这或许能帮助我们检讨逢事担忧的倾向,因为这句话提醒我们,担心并无济于事。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或许可以尝试采取以下两个步骤:采取行动并信靠上帝。如果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避免问题发生,那么就采取行动。我们可以向上帝祷告,求祂引导我们当如何进行。即使我们没有办法做什么,让人欣慰的是,上帝绝不会束手无策。祂可以代替我们采取行动,所以我们能信心十足地将各样的事交托给祂。
当我们忧心忡忡的时候,不妨细读大卫王面对困境与忧愁时,所下的结论:“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祂必扶持你
灵命日粮:平凡人
/
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出生在英格兰一个贫穷家庭,自小体弱多病。他的人生看似黯淡,但上帝对他却有许多计划。尽管有极大的困难,他还是去了印度,在那里带动令人难以置信的社会改革,并将圣经翻译成数种印度的语言。他爱上帝与众人,为上帝做了许多事工。
耶西的儿子大卫是个平凡的少年,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似乎是伯利恒山区毫不起眼的牧童(撒母耳记上16章11-12节)。但上帝看重的是他的心,对他的生命有所计划。那时,扫罗王因不顺服而被上帝厌弃。先知撒母耳还在为扫罗的抉择而悲伤时,上帝要撒母耳从耶西的众子中膏立另一个王。
当撒母耳看到高大俊美的以利押时,想当然地认为“耶和华的受膏者必定在祂面前”(6节)。但是上帝选择君王的策略与撒母耳截然不同。事实上,除了耶西最小的儿子之外,其他的全遭上帝否决。上帝拣选大卫为王,乍看之下绝非上策。一个年少的牧童能为他的邻舍,为国家做些什么呢?
想到上帝看重的是
灵命日粮:至高荣耀
/
凯撒亚古士督被称为罗马帝国最伟大也是第一位的君王。他运用政治手腕与军事力量消灭敌人,扩张王国,把杂乱破落的罗马社区,建设为矗立着大理石雕像与庙宇的城池。罗马人极崇敬亚古士督,称他为圣父与人类的拯救者。当他40年的统治接近尾声时,根据官方纪录,他最后如此说:“我来时罗马不过是土坯之城,我走时却已成为大理石之都。”然而,根据他妻子的说法,他最后留下的一句话却是:“我扮演的角色很棒吧!在我离场时,该为我鼓掌。”
其实亚古士督有所不知,他已在一个更伟大的历史事件中成为配角。在他统治期间,一位木匠的儿子诞生,而这荣耀远胜于罗马帝国的军事胜利,庙宇,竞技场或宫殿(路加福音2章1节)。
但是,你是否知道,当耶稣的同胞要求罗马执刑官钉死祂的那个晚上,祂所祷告祈求的是何其荣耀?(约翰福音17章4-5节)谁能预见那牺牲背后的奇妙荣美,会在天上地上永远得到掌声?
这是何等发人深省的故事!耶稣来的时候,我们仍追逐
灵命日粮:改变带来影响
/
达倪与茉佩在奈及利亚长大,于1970年代到英国求学。他们夫妻俩亲身经历了上帝的恩典而改变,但完全没想到会被上帝所用,为英国利物浦市安菲尔德区带来改变,这是最贫困且被隔离的地区。他们忠心寻求上帝,并服事这个社区,上帝藉此让许多人重得希望。如今他们牧养一个朝气蓬勃的教会,并且持续经营许多社区计划,使无数人的生命经历改变。
玛拿西也给犹大国带来改变。起初他带领百姓多行恶事,后来他悔改并引导他们归回正途。他在12岁时被立为犹大王,带领百姓悖逆上帝,多年尽行诸般恶事(历代志下33章1-9节)。他们完全不顾上帝的警告,因此上帝容许玛拿西被掳到巴比伦(10-11节)。
这位犹大王在痛苦当中,谦卑地向上帝认罪呼求。上帝听见他的祈求,使他回归国土,并仍坐王位(12-13节)。这位经历蜕变的国王重新修筑城墙,并除去外邦的神祇(14-15节)。他还“重修耶和华的祭坛,……吩咐犹大人事奉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