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全心爱人

/
著名的基督教护教学家纳比勒·库雷希(Nabeel Qureshi)写了许多书,这是在他改信耶稣基督之后所写的,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他过去所信奉的宗教之同胞。在书中,他总是以尊敬的语气,展现出他对同胞的爱。 库雷希将其中一本著作献给他尚未信主的姐姐。献词虽简洁但却触动人心,他写道:“我恳求上帝,有朝一日,我们能一同敬拜祂。” 保罗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中,也展现出同样的爱。他说:“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马书9章2-3节) 保罗深爱自己的犹太同胞,只要他们愿意接受基督为救主,就算是要自己与基督分离,他也愿意。他明白自己的同胞拒绝耶稣,就是拒绝那位独一的真神。这让他急切地呼吁每一位读者,竭力传扬耶稣的福音(10章14-15节)。 今日,愿我们能将还未归主的亲友交在上帝的手中,迫切为他们祷告,并全心全意地爱他们。 —葛

灵命日粮:陷入困境

/
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求职者甚多,但僧多粥少,我就是其中一个求职者。经过九个月的煎熬,我终于找到了一份撰稿员的工作。可惜不久之后,这间公司陷入了财务危机,致使我又再次成了无业游民。 你曾经历类似的状况吗?原以为已经柳暗花明,没想到又再陷入困境。这也令我想到旧约中撒勒法的寡妇(列王纪上17章12节)。那时正值饥荒,她在为自己和儿子准备最后一餐饭时,先知以利亚向她要点饼吃。她勉强答应了,但得到上帝持续地供应她面粉和油(10-16节)。 然而,后来这个寡妇的儿子病了,病情日渐加重直至断气。寡妇哭号说:“神人哪,我与你何干?你竟到我这里来,使上帝想念我的罪,以致我的儿子死呢?”(18节) 有时,我们或许也会像这个寡妇一样,以为上帝正在惩罚我们!我们忘记了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随时都可能会发生不幸的事。 以利亚将这件事带到上帝面前,诚挚迫切地为这个孩子祷告,上帝就让他活了过来!(20-22节)

灵命日粮:给予带来喜乐

/
那是沉闷的一周。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每件事都提不起劲,整天无精打采。 接近周末时,我听说我的一位阿姨肾功能衰竭。我知道应该去探望她,但说实话,我很想拖延。尽管如此,我还是去了她的住处,与她共进晚餐,闲话家常,并同心祷告。一个小时后,我带着这一周从未有的好心情离开。不知怎地,把焦点放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转变了我的心情。 心理学家发现,“给予”能带来满足感,因为给予者会得到接受者的感谢。有些专家甚至相信,人类天生慷慨! 也许正因如此,保罗在写信鼓励帖撒罗尼迦教会建立他们的信徒群体时,也激励他们要“扶助软弱的人”(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4节)。先前,他也曾引述耶稣所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章35节) 。虽然这节经文指的是给予人经济方面的援助,但也同样适用于为人付出时间与精力。 当我们给予他人时,便能开始明白上帝的心意。明白上帝为何乐意将祂的爱赐给我们,让我们与祂一同喜乐,并从祝福他人中得着

灵命日粮:难解的奥秘

/
我和朋友散步的时候,谈到了我们都喜欢读的圣经。没想到,她突然冒出一句话:“但我不喜欢读旧约,因为太难明白,又常提到复仇。我喜欢读耶稣的事迹!” 或许当我们读到那鸿书的时候,也会同意她的说法。例如其中说道:“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1章2节),这样的句子,会让我们心生抗拒。然而,下一节经文却又让我们充满盼望:“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3节) 当我们深入探讨上帝的愤怒这个主题时,便会发现上帝之所以发怒,通常是为要护卫祂的子民,或是为了要维护祂的圣名。因为祂满溢的爱,祂会对犯罪的施行公义,但也为悖逆祂的人预备救赎的恩典。上帝呼召祂的子民归向祂,这一点我们不只在旧约圣经里看到,在新约圣经里,也清楚看到上帝为了使我们归向祂,差遣祂的爱子,为我们的罪流血舍命。 我们难以理解上帝奥秘的特质,但我们可以确信祂不只施行公义,祂更是所有爱的源头。我们不需惧怕上帝,因祂“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

灵命日粮:不一样的爱

/
在原定婚期的一周前,莎柔取消了她的婚礼。她虽然伤心失望,但仍决定不要浪费那些为婚宴购买的食物,因此她改变了原定的庆祝计划。她撤除了礼物桌,更新了宴客名单,改为邀请住在当地游民收容所的人前来赴宴。 耶稣也很看重这种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恩慈,就如祂对法利赛人说:“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路加福音14章13节)耶稣告诉我们,因为这些宾客无法回报主人,所以上帝会赐下祝福。祂要我们去帮助那些没有经济能力,没有才华或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耶稣是在法利赛人家中坐席的时候,说出这样一番言论,让我们觉得祂的信息似乎会引起争议,且违反常理。然而,真实的爱确实是如此。有人说,爱是为了别人的需要而不求回报地付出。耶稣正是如此爱我们每一个人,祂看到我们生命的穷乏,祂的回应就是为你我付出祂自己的生命。 要经历基督这无限的爱,我们就要亲身认识祂。耶稣基督邀请我们每一个人去探索祂长

灵命日粮:致我好友

/
在第一世纪时,使徒约翰写了一封信给他的朋友该犹,而“写信”在现今21世纪,已经是一项垂死的艺术了。 《纽约时报》的一位撰稿人曾写道:“写信是人类古老的艺术。说到写信,我们就会想到使徒保罗。”其实,使徒约翰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约翰写给该犹的信中,他写下了对该犹身心灵都健壮的期盼,对该犹忠心服事的鼓励话语,并描述该犹对教会的爱。约翰也提到教会的问题,并允诺之后会和该犹商讨如何处理。此外,约翰还写到为上帝的荣耀行善是宝贵的。总之,那是一封给该犹鼓励和挑战的书信。 电子通讯的发达可能意味着纸本书信将逐渐消逝,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不鼓励别人。保罗用羊皮纸写下鼓励同工的书信,我们现今则可以用多种方式让人得激励。重点并不在于我们以什么方式来关怀别人,而是我们愿意付出时间,让别人知道我们是因耶稣的名而付出关怀! 试想当该犹打开这封约翰写来的书信时,他会得到多么大的鼓励。我们是否也能向人表达关心,藉着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