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不同方式
/
0 评论
在19世纪末期,司马莉(Mary Slessor)坐船前往非洲卡拉巴国(Calabar,今日的奈及利亚),她带着满腔热血,想继续已故的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的宣教工作。她被指派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学校教书,但却跟其他宣教士住在一起,这使她想以不同的方式更好地参与服事。因此她做了一件在当地很少见的事──住在她所服事的人群当中。司马莉学习他们的语言,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甚至收养了数十个被遗弃的孩子。她花了近40年,将盼望和福音带给那些需要的人们。 使徒保罗深知,满足周遭人们真实的需要是至关重要的。在哥林多前书12章4-5节,保罗提到:“恩赐有许多种,却是同一位圣灵所赐。事奉有许多种,却是事奉同一位主”(和合本修订版)。所以他按照人们的需要去服事他们,正如他说:“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9章22节)
我知道有间教会近期正在推动一项名为“面面俱到”的事工,其中包括设
灵命日粮:永远信实的上帝
/
维维念小学的时候,上学和放学都是由我接送。有一天,出了点状况,我去接他的时候已经迟到了。我停好车子,一边急切祷告,一边冲向教室。然后,我看到他抱着自己的背包,坐在老师身旁的长椅上。于是,我对他说:“真对不起,维维,你还好吗?”他叹了口气,说:“还好啦,可是你迟到让我很生气哦!”我怎能怪他这么说呢?因为连我都对自己很气恼。我爱我的儿子,但我知道,有很多时候我会让他失望。我也晓得,将来有一天他或许会对上帝感到失望,所以我努力教导他:上帝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背弃承诺。 撰写诗篇33篇的诗人鼓励我们,当欢喜快乐地颂赞上帝的信实(1-3节),“因为耶和华的言语正直,祂的作为尽都信实”(4节,和合本修订版)。上帝所创造的世界有形有体地展现了祂的权能和可靠(5-7节),诗人以此呼吁“世上的居民”都来敬拜祂(8节)。
在计划失败或有人辜负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可能会对上帝感到失望。但我们仍可倚赖上帝的信实
灵命日粮:我是谁?
/
罗伯特·托德·林肯一直活在父亲巨大的光环之下,他父亲就是受人敬爱的林肯总统。在他父亲去世很久之后,罗伯特的身份依然只被人视为林肯总统的儿子。他的一位好友写道,罗伯特常说:“没有人想要我担任战争部长,他们想要的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儿子;没有人想要我担任驻英公使,他们想要的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儿子;没有人想要我担任普尔曼公司的总裁,他们想要的是亚伯拉罕·林肯的儿子。” 这种挫败感并不仅限于名人之子,我们都熟悉这种自身价值不被重视的感觉。然而,上帝对我们的大爱已经显明了你我是何等宝贵。
使徒保罗指出,我们原是活在罪恶中的罪人,但因基督的牺牲而有了新的身份。保罗写道:“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马书5章6节)。即使在我们最糟糕的时候,上帝就已经爱我们了!保罗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8节)。上帝重视我们,甚至让祂的儿子代替我
灵命日粮:我们一生的上帝
/
在第一次手术失败之后,琼慧的医生告诉她需要在五周内,到另一间医院再动一次手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的焦虑与日俱增。琼慧和丈夫都已届高龄,家人都住得很远。他们需要开车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办理复杂的住院手续,还需要适应另一位专科医师。 这些状况似乎让他们难以应付,但上帝看顾他们。上帝赐给他们智慧:在旅途中,车上的导航系统虽然发生故障,但他们仍然准时抵达,因为他们带了纸本地图。上帝为他们提供帮助:在医院里,有一位牧师与他们一同祷告,并在当天稍晚协助他们。在手术后,琼慧收到了手术成功的好消息。
虽然我们不会总是经历医治或拯救,但上帝是信实的,祂总是亲近软弱的人──不论是年轻人,老年人还是其他弱势群体。早在数千年前,当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欲振乏力时,先知以赛亚提醒众人,每个人从一出生就蒙上帝保守,并且上帝会一直持续看顾。上帝透过先知宣称:“直到你们年老,我仍这样;直到你们发白,我仍怀搋。”(以赛
灵命日粮:不怕麻烦
/
一天,一位六年级的女学生发现一位男同学用一把小剃刀割伤自己的手臂。为了不让男同学继续伤害自己,她拿走对方的剃刀然后扔掉。但没想到,她没有受到表扬,反而被令停学十天。为什么呢?因她曾经持有那把剃刀,虽然只是很短的时间,但这在学校是不被允许的。有人问她,如果早知如此,是否还会这样做,她回答:“即使我因此遇到麻烦……我还是会这么做。”这个女孩试图帮助别人,却给自己带来麻烦(还好她的停学处分后来被撤销)。我不禁联想到,耶稣为要救人,也让自己惹上麻烦,冒犯当时的宗教领袖。 马太福音12章记载,耶稣医治了一个手臂萎缩的人,但法利赛人认为,在安息日医病违反了他们的规条。耶稣却告诉他们,如果在安息日,上帝的子民可以救那些面临危险的牲畜,那么“人比羊何等贵重呢!”(12节)因耶稣是安息日的主,所以祂可以规定在安息日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6-8节)。即使耶稣知道医治这人会冒犯宗教领袖,祂还是使那人的手
灵命日粮:在耶稣里合一
/
商业分析师法兰西斯·埃文斯(Francis Evans)曾研究125位保险业务员,想找出他们成功的原因。结果令人惊讶,能力并非最重要的因素。相反地,他发现客户常会向有相同政治立场,教育背景,甚至身高相近的业务员购买保险。学者称之为同质偏好,即人会倾向于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 同质偏好也会出现在生活其他方面,例如我们倾向与自己相近的人结婚或交朋友。虽然这很自然,但若过度放任这种偏好,也可能带来破坏。当我们都只喜欢“同类人”,就可能因种族,政治或经济因素而造成社会分裂。
在公元1世纪,犹太人只跟犹太人一起,希腊人只跟希腊人交往,富人与穷人壁垒分明。但在罗马书16章1-16节,保罗却提到罗马教会中的百基拉和亚居拉(犹太人),以拜尼土(希腊人),非比(“帮助许多人”,可能很富有)和非罗罗古(常见的奴隶名字)。这群如此迥异的人为何能聚在一起?答案是耶稣,在祂里面“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