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与耶稣同行

/
营养口粮,防水靴和地图是登山客攀登约翰缪尔步道(John Muir Trail)必备的一些物品。约翰缪尔步道是美国西部一条全长约340公里的山径,蜿蜒穿过小溪,绕过湖泊和树林,沿途山峦叠翠,全程的爬升量约14,000公尺。由于横越这条步道需花费约三周的时间,所以携带适量的物资至关重要。带太多,白浪费力气;带太少,不足以供应旅程所需。 基督徒要在信仰的旅程中尽忠到底,也必须仔细考虑自己身上应该带些什么。在希伯来书12章,作者劝勉我们“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并将这趟信仰的旅程比喻为“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在路途中千万不可“疲倦灰心”(1,3节)。我们若是被罪的重担压垮,或被不合上帝心意的事分散注意力,都是背负不必要的重担。 恰如横越约翰缪尔步道需要有必备物品的清单,上帝也透过圣经提供指引,让我们知道如何跟随耶稣。我们可以根据圣经的原则,来检视在信仰的旅程中,有哪些习

灵命日粮:得着儿女名分

/
这部2009年的电影《攻其不备》(或称《弱点》)是叙述麦克 ‧ 欧尔的真实故事。他原本是个无家可归的青少年,后来有个家庭接待他到家中居住,不仅帮助他克服学习障碍,并激励他在美式足球方面获得卓越的成就。在电影中的一幕,麦克与这个家庭同住几个月后,养父母与他讨论正式收养他时,麦克温柔地回应说,他认为自己早就是这家中的一员! 这是多么温馨,得着儿子的名分是多么美好啊!当一个家庭欢迎新成员加入时,就是将爱延伸出去并完全接纳对方。身分的转换能改变人的生命,正如麦克的生命被彻底改变! 基督徒因相信耶稣而成为“上帝的儿子”(加拉太书3章26节)。我们都是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家中,成为祂的儿女(4章5节)。身为上帝所接纳的儿女,我们就能领受圣灵,称上帝为“阿爸,父!”(6节),成为祂的后嗣(7节),且和基督同作后嗣(罗马书8章17节),正式成为上帝家中的一员。 麦克‧欧尔得着儿子的名分之后,改变了他的生命

灵命日粮:挺身而出

/
克利福德 ‧ 威廉斯(Clifford Williams)没有杀人,却被判杀人罪而且面临死刑。在死囚牢房里,他一再提出上诉,要求重审对他不利的证据,但都徒劳无功。42年来,每一次的上诉都遭驳回。后来,政府部门的律师雪莱 ‧ 锡伯杜(Shelley Thibodeau)知道这件案子,不但发现毫无证据可以定威廉斯的罪,而且有另一名男子早已承认自己是凶手。威廉斯76岁时,终于被改判无罪,当庭释放。 先知耶利米和乌利亚也曾遭遇患难。他们告诉犹大百姓,若不悔改,上帝的审判必定临到(耶利米书26章12-13,20节)。这则信息让人民和官员怒火狂烧,甚至要治死这两位先知。后来,乌利亚惨遭杀害,因他虽一度逃到埃及,但又被带回到犹大王面前,而王“用刀杀了他”(23节)。那么,他们为何没有杀害耶利米?一部分的原因是“亚希甘保护耶利米,不交在百姓的手中治死他”(24节)。 我们周遭可能没有人正面临死亡的威胁

灵命日粮:无价至宝

/
我一边哭,一边疯狂地翻找那弄丢的婚戒和周年纪念戒指。经过一小时的搜索,翻遍了屋子里的沙发软垫和每个角落与空隙之后,丈夫亚伦说:“实在找不到,我们去买新的来取代吧!” 我对他说:“谢谢你,但这两个戒指的意义远超过本身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然后,我继续寻找那两个戒指,并向上帝呼求:“上帝啊,求祢帮助我能够找到吧!” 后来,我在前几天穿过的一件毛衣的口袋里,找到那两件无价之宝,我大声欢呼:“主耶稣,我感谢祢!”我和丈夫满心欢喜。当我戴上那两枚戒指时,突然想起那个失钱妇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5章8-10节)。正如那位寻找银币的妇人一样,我知道失物的价值,所以我们决心寻回宝物,全然没错!耶稣透过这个比喻,强调祂渴望寻回,拯救祂创造的每一个人。地上的一个罪人悔改,天上就要大肆庆祝! 我们若能恳切地为别人祷告,就像迫切地为遗失的珍宝祷告一样,这是多么大的恩典!看到一个人愿意悔改且将生命交给基督,我们能为

灵命日粮:克服嫉妒

/
在电影《莫扎特传》中,年迈的作曲家安东尼奥 · 萨列里(Antonio Salieri)为到访的神父弹奏自己的作品。神父尴尬地表示他未能认出那首乐曲时,萨列里随即转而弹奏另一首人们所熟悉的乐曲。神父说:“啊,原来这首大作是你的作品!”萨列里说:“不是,这是莫扎特写的!”接着,观众便看到萨列里因嫉妒莫扎特的成就,而设计谋害莫扎特。 另一个嫉妒的故事也与歌曲有关。大卫战胜歌利亚之后,以色列妇女欢舞高唱:“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撒母耳记上18章7节)。扫罗王不喜欢这个对比,甚至嫉妒大卫的成就,更害怕自己将丧失王位(8-9节)。以致后来扫罗长期追捕大卫,企图将他置于死地。 正如萨列里嫉恨莫扎特的音乐才华,或像扫罗不甘声誉扫地一样,我们也可能会落入“文人相轻”或“同行相忌”的景况,嫉妒那些与我们拥有类似才干但更有才华的人。无论是挑剔对方所做的事,或贬低其成就,我们都是在伤害我们的“对手”。

灵命日粮:耶稣使人和睦

/
特勒马科斯(Telemachus)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修士,但他在第四世纪末的牺牲,却为当时的世界带来改变。当他从东方到访罗马时,因无法忍受竞技场内的血腥活动,就翻墙进入场区,企图阻止两名格斗者自相残杀,结果暴怒的观众拿石头把他打死。当时的罗马皇帝霍诺留被他的义行感动,随即下令废止这项已有五百年历史的血腥角斗活动。 当保罗说耶稣“使我们和睦”时,他指的是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不再存有敌意(以弗所书2章14节)。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百姓,并享有特权。例如,外邦人虽可参加耶路撒冷圣殿的崇拜,但却被一道墙阻隔,只能留在外院,违者可被处死!犹太人认为外邦人是不洁净的,而与外邦人相互敌视。但如今,因耶稣为全人类流血舍命,且从死里复活,所以不论犹太人或外邦人,皆可透过信靠祂,自由地敬拜上帝(18-22节),再没有隔断的墙,再没有任何人可享特权,大家在上帝面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正如特勒马科斯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