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你有什么计划?

/
年近18岁的凯德,正满心期盼以奖学金就读他最向往的大学。他在高中时期曾参与校园福音事工,因此非常期待上了大学之后也能参与类似的服事。他先前已经靠兼职打工存了一些钱,而且还可能会得到一份新的兼职工作。他制订一些目标,并且一切都按计划进行。 但在2020年春天,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却改变了一切。 凯德收到学校通知,大学的首个学期将透过网络上课,校园福音事工也会暂停;要为他提供新工作的公司也因疫情缘故而倒闭。在凯德很沮丧时,他的朋友随口引用某著名职业拳击手的名言,对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计划,直到你遭受迎面痛击。” 箴言16章告诉我们,若将所做的一切交给上帝,祂会为我们制订计划,并按祂的旨意行事(3-4节)。然而完全的交托却不容易,这需要敞开心接受上帝的指引,且愿意放弃自己所订的计划(9节,19章21节)。 未能圆梦固然令人失望,但我们对未来有限的视野,永远无法与上帝的全知相比。当我们把自己

灵命日粮:不凭眼见

/
尤里 · 加加林(Yuri Gagarin)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当他的任务结束之后,就以跳伞的方式降落在某个俄罗斯的乡村。一个农妇瞪眼看着这位身穿橙色太空服,戴着头盔,拖着两个降落伞的宇航员,惊讶地问他说:“你不会是从外太空来的吧?”他回答说:“事实的确如此!” 可惜的是,苏联领导层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壮举变成反宗教宣传,他们的首脑甚至宣称:“加加林进入太空却没有看到任何神明”(加加林本人却从没这么说)。正如鲁益师提到:“在地上没找到上帝的人,在外太空可能也是找不到。” 耶稣警告我们不要在今生忽视上帝,祂说了一个关乎财主和乞丐的故事。财主生前从来不寻求上帝;乞丐拉撒路虽然贫困潦倒,却信心充足(路加福音16章19-31节)。财主死后在痛苦中为他仍在世的兄弟们哀求亚伯拉罕:“求你打发拉撒路⋯⋯若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到他们那里去的,他们必要悔改”(27,30节)。但亚伯拉罕的话却一针见血:“

灵命日粮:我们需要的水

/
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景色辽阔壮观。此湖深达1,637公尺,长636公里,宽79公里,占世界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然而,世人却无法取得这里的水。这是因为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境内其中一个最为偏远的地区。现今全球许多地区严重缺水,但令人惋惜的是,如此庞大的水源却深藏在人烟罕至的地方。 虽然贝加尔湖遥不可及,但对于那些极需要水的人来说,已经有一个可以汲取,且源源不绝的生命活水。千百年前,耶稣在撒马利亚的一口井旁与一位妇人谈话,逐步带领这位妇人探究灵里的需要。什么才能满足她内心的渴求呢?唯有认识耶稣。 相较于这位妇人从井里打的水,耶稣提供了更佳的选择:“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章13-14节) 世上有许多事物都声称能让人获得满足,但却绝对无法完全解决我们心灵的渴求。唯独耶稣能真正满足我们心灵的干渴,而

灵命日粮:平安抵岸

/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坎达斯部族(Kandas)的人正兴奋地等待圣经运来,这是用他们的语言印制的新约圣经。但是要到达这个部落,运送圣经的人却必须乘着小船横渡海洋。 这些人哪来的勇气横渡恶水?的确,他们有精湛的航海技术,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深知是谁创造了海洋。祂是指引我们每个人渡过人生风浪及深渊的那位上帝。 大卫说:“我往哪里去躲避祢的灵?”又说:“我若升到天上,祢在那里;⋯⋯飞到海极居住;就是在那里,祢的手必引导我,祢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诗篇139篇7-10节) 这些话应该可以让住在岛国的坎达斯人产生共鸣,他们居住的热带海岸,茂密雨林和深山野岭被称为“最后的未知之地”。然而,不论是当地或是其他地方的信徒都知道,对上帝而言,没有任何地方太偏远而无法到达,也没有困难太艰巨而无法解决。大卫赞叹说:“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祢不见,黑夜却如白昼发亮。黑暗和光明,在祢看都是一样。”(12节) 当上帝对狂风巨浪说

灵命日粮:行走而不奔跑

/
我看见她每天都早起迎接朝阳。她是我们小区的竞走健儿,当我驾车送孩子们去学校时,她总在路肩上快步地走。她会戴上大型的耳机,穿上彩色及膝袜,左手右脚,右手左脚轮流向前迈步,总要有一只脚接触地面。竞走与快跑或慢跑不同,竞走者刻意限制自己,勒住身体想跑步的倾向。竞走看起来容易,但仍需要与快跑或慢跑相同的体力,专注力及力量,只是必须有所控制。 控制力量就是其中的关键。圣经所说的谦卑,经常像竞走一样会被人看为软弱。但事实上,这并非软弱。谦卑并不是减低我们的优点或能力,而是要加以控制,就像那位晨间竞走健儿,要用意志去控制手脚的摆动。 先知弥迦说“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是呼吁我们控制自己的脚步,免得跑在上帝的前头。他也说“行公义,好怜悯”(6章8节),这容易叫我们渴望做一些事情,且迅速去做。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世界上每天都有太多不公义的事发生。只是我们在采取行动时,仍要接受上帝的控制和引导。我们

灵命日粮:尽她所能

/
她将塑胶盒装着的杯子蛋糕,生日卡,以及好几袋薯片放在收银台输送带上准备结帐。她的马尾松垮凌乱,神情疲惫,幼小的女儿还在一旁吵闹。收银员算出总额,这位母亲就面露失望地叹息说:“啊,看来有些东西得要放回去,但这些都是准备要给她办派对的。”她还遗憾地看了小孩一眼。 那时,排在这位母亲后面的顾客体会她的难处,知道她已经是尽她所能。这情景使我想起耶稣对伯大尼的马利亚所说的话:“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马可福音14章8节)。在耶稣受死及埋葬之前,马利亚用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浇在耶稣头上,门徒就责怪马利亚。但耶稣却反倒劝诫门徒,并赞扬马利亚所做的。耶稣不是说:“她所做的,是尽她所有的”而是“尽她所能的”。耶稣强调的重点,不在于香膏贵重的价值,而是在于马利亚以爱付出的行动。一个与耶稣有亲密关系的人,自然就会做出如此的回应。 这位母亲身后的顾客径自将信用卡插入读卡机内,帮她付款了。对那位顾客而言,这不是大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