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上帝的书

/
一天,难得天气宜人,于是我出门散散步,享受温暖的阳光。没多久就碰到一个新来的邻居小男孩,他自我介绍说:“我叫纪创世,今年六岁半。” 我惊讶地说:“纪创世?这是很棒的名字!你知道圣经里有一卷书叫创世记吗?”他问我:“圣经是什么?”我说:“圣经是讲到上帝的一本书,告诉我们上帝怎样创造世界和人类,还有祂如何爱我们。” 他说:“为什么祂要创造世界,人类,汽车和房子呢?祂的书里有我的照片吗?”这个好奇宝宝的反应让我莞尔。 虽然,圣经并未附上这小男孩或我们其他人的照片,但我们都是这本书里重要的一部分。创世记1章27节说:“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上帝在伊甸园中与人同行,然后警告他们不可陷入试探,想尊自己为神(3章)。在圣经的后半部,上帝告诉我们,祂的儿子耶稣如何因为爱我们而来到人世,祂再度与人同行,并带来一个救赎计划,使我们的罪得赦免,恢复一切受造物的美好。 我们阅读圣经

灵命日粮:气息

/
智恩罹患罕见的自体免疫疾病,以致全身肌肉无力,甚至几乎丧命。在患病期间,他领悟到能正常呼吸实在是宝贵的恩典。因为有超过一周的时间,他都不能自己呼吸,必须倚靠一台机器每隔几秒把空气灌入他的肺部,而且这样的治疗令他十分痛苦。 不久之后,智恩奇妙地康复了。如今他会提醒自己不要抱怨生活里的难处。他说:“我会深呼吸,然后感谢上帝,我还能呼吸。” 我们很容易专注于需要或想要的事物,而忘了有时在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事物可能是最大的奇迹。在先知以西结的异象中(以西结书37章1-14节),上帝让以西结看见,只有祂能赐予骸骨生命。即使枯骨有了筋,肉和皮肤,但“还没有气息”(8节)。唯等上帝赐下气息,骸骨才能再活过来(10节)。 这个异象说明上帝应许要让亡国的以色列得到复兴。也提醒了我,若上帝没有赐给我气息,那么我所拥有的一切,不论大小,都全然无用。 今天就为生活中最简单的恩福感谢上帝吧!在忙碌的生活中,让我们偶

灵命日粮:自己不足

/
华伦 · 巴菲特与比尔盖兹夫妇史无前例地发起了捐赠誓言,承诺捐出他们一半的财产。据统计,截至2018年他们已捐赠了920亿美元。这个誓言让心理学家保罗 · 皮福(Paul Piff)深感好奇,从而开始研究捐赠的行为模式。经过研究测试,他发现穷人比富有的人多捐出44%的财产。那些自己经历过贫穷的人常常会变得更加慷慨。 耶稣也深明此理。祂进入圣殿,看着民众把钱投入银库里(马可福音12章41节)。富裕的人投很多钱,但一个穷寡妇将仅存的两个铜币(约一美分)投入银库。我想,耶稣当时应该是又惊又喜地站起来,并立刻招聚门徒,要让他们都看到这惊人之举。耶稣大声地说:“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43节)。相信门徒都一脸疑惑,面面相觑,希望有谁能解释耶稣说这番话的含意。所以耶稣就告诉他们,那些奉献很多的人,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里头,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44节)。 我

灵命日粮:行这些事

/
我陪着儿子做他的数学作业,对于解答同一个概念的多个问题,他显然兴趣缺缺。他坚称自己已经懂了,希望我可以通融一下,不要求他把所有题目都做完。我温和地向他解释,概念就只是概念,除非我们学会怎么实践应用。 在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保罗也谈到实践,并劝勉信徒:“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腓立比书4章9节)。保罗提到五件事:和好,劝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同心(2-3节);喜乐,提醒读者要培养喜乐的心(4节);谦让,劝告他们在与人来往时,要让人看见他们谦让的心(5节);祷告,如同他曾亲身和在信中为他们示范(6-7节);专注,就像保罗即使身陷囹圄仍然有的表现(8节)。和好,喜乐,谦让,祷告和专注,都是基督徒应当要活出的美德。像其他的习惯一样,这些美德也必须要一再地练习,才能培养精进。 然而,如同保罗早已告诉腓立比教会,这福音有个好消息,就是我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

灵命日粮:雪景沉思

/
草根乐团“飞越莱茵”(Over the Rhine)的名字,取自美国俄州一个治安很差的蓝领社区。乐团藉着歌曲唱出这个城市每一年的转变。乐团的一位创始人解释道:“每年冬天,当我们目睹初雪落下,仿佛进入神圣的时刻。随着城市的步调渐缓,一切的噪音都沉寂下来,好像进入新的起点。” 若你曾看过大雪纷飞的情景,就会明白这如何触动人写下歌曲。大雪覆盖了污秽与灰暗,一种奇妙的宁静笼罩整个世界。片刻之间,寒冬的萧瑟凄凉转为明亮,引发人们沉思并带来愉悦。 约伯的朋友以利户对上帝有较正确的认识,他认为上帝创造的大自然会吸引我们的注意。他说:“上帝发出奇妙的雷声”(约伯记37章5节);“[上帝]对雪说:‘要降在地上’,对大雨和暴雨也是这样说”(6节)。这些壮观的景象会迫使我们暂停手边的事务,进入神圣的时刻。以利户观察到:“祂封住各人的手,叫所造的万人都晓得祂的作为。”(7节) 有时候,大自然引人注意的方式并不总是

灵命日粮:记这些事

/
在1943年9月7日,荷兰犹太裔女作家贺乐孙(Etty Hillesum)在明信片上写道:「主是我的高台⋯⋯我们唱着歌离开集中营。」她从火车上丢出这张明信片,而这也是她留下的最后一份文件。同年11月30日,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遭杀害。贺乐孙在日记中描述在集中营的经历,这些日记后来被翻译与出版。她从自己的角度记述了纳粹占领下的恐怖事件,以及上帝所造世界的美好。这些日记被翻译成67种语言,让许多读了这些日记的人,可以相信在邪恶之外仍有美善。 使徒约翰并不避谈耶稣在世上所面对的严酷事实,他写下耶稣的善行,也记载耶稣面对的挑战。约翰福音的结尾透露他写这卷书背后的目的。他说:「耶稣⋯⋯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20章30节),并说:「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31节)。约翰的「日记」是以胜利的曲调为结尾:「耶稣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这福音真理是上帝的恩赐,让我们有机会相信耶稣,并且「可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