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自有永有
/
0 评论
不论是为小孩,宠物或公司取名字,命名总是一件大事。父母,家中成员或生意人无不绞尽脑汁,想要找出一个完美的名字。各种名字从经典到独特的都任君挑选,而多数人都会从中选择含有重要意义的名字。例如我的中文名字就带着父母对我的期望,他们希望我能成为有智慧的人。 在圣经时代,名字也很重要,而摩西也深知名字的重要性。当上帝在荆棘里的火焰中向他显现,并赋予他任务去带领以色列人脱离权大势强的法老时,他问上帝叫什么名字,上帝回答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记3章13-14节)。这个名字说明了上帝是永恒,自足,预先存在,本就存在的,也是统管万有,无所不能的。祂是宇宙中唯一的主宰,不需倚赖其他事物而存在。从昨天,今天直到永远,祂都不会改变。没有任何事能使祂违背自己的特质或祂本身的诚实正直。
上帝的名字是我们相信祂永远信实不可动摇的基础!了解上帝名字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信靠祂,并帮助我们克尽己职。因
灵命日粮:信仰的投资
/
这是小男孩的第12个圣诞节,他希望能快点打开在圣诞树下的那些礼物。他渴望得到一辆新的脚踏车,可惜希望成空,他拆开的最后一件礼物却是一本辞典。他翻开首页,读到:“亲爱的查尔斯:我们爱你,希望你学业进步,灵命增长!爸妈赠于1958年。” 在接下来的十年,查尔斯确实在学校表现出色。他大学毕业后,完成飞行训练,成为在国外工作的飞行员,并且实现他的心愿,就是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并与他们分享耶稣。如今,在收到这本辞典的六十多年后,他跟孙儿们谈论这份早已破损不堪的礼物。查尔斯依旧非常珍惜这本辞典,因这象征父母对他的将来所作爱的投资。但是他更感谢的是,父母藉着教导他认识上帝与圣经,每天都花时间建立他的信仰。
申命记11章说到,把握每一个机会与孩子谈论圣经是十分重要的:“也要教训你们的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19节)
对查尔斯来说,小时候植于心中的永恒价值已开花结果,成为他服
灵命日粮:等候祝福
/
曼谷有家颇富盛名的餐厅,他们的汤头已经煮了45年,只是每天补充一点肉汤。这种使用陈年老汤头的做法,可以说历史悠久。正如某些“剩菜”要几天后尝起来才更美味一样,因长时间的烹煮,味道会更融合,创造出独特的风味。这家餐厅也因为他们的美味汤头而在泰国荣获不少的奖项。 美好的事物通常需要等待,但人类的天性就是缺少耐心。圣经中充斥许多“要等多久?”的问题。先知哈巴谷就有过沉痛的经历,他在书卷的开头就问道:“耶和华啊,我呼求祢,祢不应允,要到几时呢?”(1章2节)哈巴谷(原意是“紧紧抱住”)预言上帝将藉着巴比伦帝国残酷的入侵,对他的国家(犹大)施行审判,但他不明白为何上帝允许恶人借剥削他人变得昌盛。然而,上帝应许会按祂所定的时间带给他们希望和复兴:“因为这[上帝会帮助的]默示有一定的日期,……虽然迟延,还要等候;因为必然临到,不再迟延。”(2章3节)
犹大人被掳到巴比伦长达七十年。在人看来,这是很长
灵命日粮:修剪成茂盛
/
我看着一只大黄蜂轻轻落在俄罗斯鼠尾草上,那茂密灌木丛所绽放的缤纷色彩让我惊叹,灿烂的蓝色花朵吸引了蜜蜂和我的目光。但其实在去年秋天,我不太确定这丛灌木是否还会开花。因那时我岳父,岳母把它修成短枝,我以为他们已决定要放弃它了。但此刻我亲眼看见那毫不留情的修剪,竟带来了耀眼的结果。 毫不留情的修剪所带来的美丽叫人惊叹,也许这是耶稣选择用修剪枝子来形容上帝在信徒生命动工的一个原因。在约翰福音15章,祂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1-2节)
耶稣的话提醒我们,无论面对顺境或逆境,上帝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动工,为要使我们灵命更新,多结果子(5节)。当我们在遭受苦难或情绪低落的“修剪”期,可能会疑惑自己能否再次茂盛。但基督鼓励我们仍要常在祂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4节)
当我们不断地
灵命日粮:盖在磐石上
/
在美国的某一个州,有将近34,000间房子因不良的地基而面临倒塌的风险,因为它们都采用同一家公司的混凝土。该公司没有意识到在他们开采的石头里,有种矿物质会随着时间长久而造成混凝土开裂崩解。目前已有将近600间的房屋地基松动,这个数字极可能还会与日俱增。 耶稣用了将房子盖在不良的地基上为比喻,说明我们把生命建立在不稳的根基上是一件更危险的事。祂解释到我们中间的某些人把生命建构在坚固的磐石上,好确保面对狂风暴雨时,我们仍能保持坚立。然而,我们当中的其他人则将生命建在沙土上,因此当暴风雨肆虐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倒塌得很厉害(马太福音7章27节)。我们是建造在不可动摇还是脆弱的地基上,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是否“去行”基督的话(26节)。问题不在我们是否听见祂的话,而在于是否靠着祂的能力实践祂的教导。
这个世界提供给我们许多智慧,建议和帮助,其中有许多是好的,是有益处的。但若我们生命的根基不是建立
灵命日粮:宽恕与公义
/
在1994年,当南非从种族隔离政权过渡到民主制度时,政府不得不面对两难的困境,那就是该如何处理在种族隔离政权时期的罪行。国家领导人不能无视过去,但若是对这样的罪行施加严厉的惩罚,却可能加深国家的创伤。正如德斯蒙德 · 图图(Desmond Tutu)这位南非圣公会首位黑人大主教,在其著作《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中所说:“我们是可以要求公义,执行报复性的公义,但却会将南非化为灰烬。”
后来,这个新民主政府藉由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选择了追求真理,公义与怜悯这条艰难的道路。他们提供犯罪者一个修复的途径,只要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罪行并设法赔偿。只有勇于面对真相,这个国家才能开始寻得医治。
事实上,南非面对的困境也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挣扎。我们应当追求公义和怜悯(弥迦书6章8节),但常误以为怜悯就是不究责,而追求公义可能会被扭曲为寻求报复。
我们唯一的途径就是爱。但这种爱不仅是憎恶恶事(罗马书1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