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最终局

/
她叫柔琳,在我们求学的那段日子里,我暗暗地倾慕她。她性情开朗,灿烂的笑容无人可及。我不太确定她是否察觉我对她的爱慕,但猜想她应该知情。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我便失去了她的消息。 后来,我在某些网络论坛与同届的同学取得联系,才惊闻柔琳已经过世,使我悲痛不已。我真的好想知道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如今随着年岁渐长,我失去更多的朋友和家人,然而对于这种悲伤的经历,人们大多避而不谈。 至亲离世我们固然悲伤,但使徒保罗谈到盼望,指出死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哥林多前书15章54-55节),还有更重要的紧接在后,那就是复活。保罗将这样的盼望奠基于基督死而复活的这个事实(12节),并且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14节)如果我们这些相信基督的人只在今生有盼望,就比所有人更可怜了(19节)。 有一天,我们都会见到那些“在基督里睡了的人”(18节),我们的祖父母,父母,朋友

灵命日粮:指路明光

/
那是间温馨但昏暗的餐厅,每张桌子上只有一根小蜡烛。因为没有灯光,用餐者都必须藉着手机的亮光才能看清楚菜单,看到同桌的朋友,以及自己盘中的食物! 终于,一位顾客悄悄走向一位服务生,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请问你可以开灯吗?”不久后,天花板的灯亮起,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整个餐厅,餐厅里响起掌声,并夹杂着笑声,愉悦的交谈声和道谢的声音。我朋友的丈夫关了手机,拿起餐具,对大家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现在,我们来用餐吧!” 只不过是有了灯光,就使那个原本昏暗的夜晚,变得欢乐愉悦。那么,知道真光究竟源自何处,岂不更加重要?上帝在第一天创造宇宙时,亲自说出那些令人惊叹的话:“要有光”,随后“就有了光”(创世记1章3节),并且“上帝看光是好的”(4节)。 “光”象征着上帝对我们的大爱,指引我们转向耶稣。耶稣是“世界的光”(约翰福音8章12节),祂会引导我们远离罪的幽暗。当我们行走在祂的光中,就会走在光明的道

灵命日粮:这里好滑!

/
多年前,当我刚学滑雪时,我紧跟着儿子乔许滑到了一个看来相当平缓的斜坡。因为我一路只盯着他看,没有注意到他已经转到山上最陡峭的一个山坡滑下去,我跟在他后头,完全失控地猛冲下山坡。想当然,我跌得鼻青脸肿,留下许多伤疤。 诗篇141篇显示了我们很容易失足滑入罪的斜坡。祷告是让我们能对那些斜坡保持警戒的一个方式,就像诗人祷告说:“求祢不叫我的心偏向邪恶”(4节),这可说是完全呼应主祷文中的祈求:“不要让我们陷入试探,救我们脱离那恶者”(马太福音6章13节,新译本)。上帝因着祂的美善,一定会垂听和回应这样的祷告。 在这首诗篇中,我看到忠实的朋友也能帮助我们避免陷入试探。正如诗人说:“任凭义人击打我,这算为仁慈;任凭他责备我,这算为头上的膏油,我的头不要躲闪”(诗篇141篇5节)。试探往往让人难以察觉,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犯错,但真正的朋友能客观地指出我们的错误。就像箴言27章6节说:“朋友

灵命日粮:不朽基业

/
爱迪生(Thomas Edison)成功发明了第一个电灯泡;沙克(Jonas Salk)研发了有效的小儿麻痺疫苗;贾艾梅(Amy Carmichael)写下了许多传唱至今的敬拜赞美诗。那么你呢?你的生命有何意义?你当如何使自己不虚度人生呢? 创世记第4章告诉我们,“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当她第一次抱着该隐时,就说:“藉着耶和华的帮助,我得了一个男儿”(1节,新译本)。在描述这新生儿所带来的惊喜时,夏娃用了这句话表明她倚靠上帝大能的帮助。后来,虽然该隐犯了罪,上帝仍藉着夏娃另一个儿子的后代,让祂的独生爱子降世,让祂的百姓得救赎(约翰福音3章16节)。 生养儿女,为人父母,只是人类为这个世界留下不朽贡献的众多方式之一。或许你的写作,编织或绘画的作品会大放异彩,流传青史;或许对一个处于缺乏属灵环境的人,你能成为他敬虔的榜样;或许你的贡献要等到你离世后,才会以超乎你想像的方式让人得益处,这些

灵命日粮:永不改变

/
最近,我和妻子卡莉回到加州的圣塔芭芭拉市去参加大学同学会,那也是35年前我们俩相识,相恋的城市。我们也打算旧地重游,回顾年轻时共度的美好时光。然而,当我们去到当年最爱的墨西哥餐厅时,却发现那里已经变成了一家建材商店,墙上则挂着一块锻铁匾额,以纪念那间餐厅曾经为当地社区服务40年。 我望着那条现今荒凉但仍感熟悉的人行道,想起过去摆满了彩色的餐桌和颜色鲜艳的遮阳伞,不禁感叹:我们的周遭真是发生了好多变化!但在这些改变中,唯有上帝的信实永不改变。大卫敏锐地观察到:“至于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样,他发旺如野地的花;经风一吹,便归无有,他的原处,也不再认识他。但耶和华的慈爱归于敬畏祂的人,从亘古到永远;祂的公义也归于子子孙孙”(诗篇103篇15-17节)。大卫也在这篇诗的结尾高声颂扬:“我的心哪,你要称颂耶和华!”(22节) 古代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曾说:“你绝不可能再次

灵命日粮:围栏之中

/
有位同学送给我们一只繁殖犬,那是一只因年老而无法继续生育的纯种柯利牧羊犬。不久后,我们发现这只美丽的牧羊犬先前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很可怜地被关在围栏内,以致它只会绕行小小的圈子,不会玩抛接游戏,也不会跑直线。即使是在大院子里面玩,它还是以为自己仍受围栏的约束。 初代教会时期的基督徒以犹太人居多,长久以来都受到摩西律法的约束。虽然律法是好的,也是上帝所颁布的,为要使人知罪,好引导人归向基督(加拉太书3章19-25节)。但他们既领受上帝的恩典,得着基督所赐的自由,就应该活出新生命,不再靠遵行律法而称义。然而,他们却犹豫不决。他们真的得着自由,不再受律法的约束了吗? 或许,我们也遇到相同的问题。有些人也许是成长于严守规条的教会,受到诸多限制。有些人却是在毫无纪律的家庭中长大,迫切需要订立规则才有安全感。但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应该活出在基督里的自由(加拉太书5章1节)。因为耶稣已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