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不只是水

/
我对教会最早的童年记忆之一,就是有一位牧师走在礼拜堂的中间走道,要我们“记得受洗的水”。当时我心想:记得受洗的水?要怎么记得呢?接着,这位牧师就用水泼洒每一个人,对当时还是幼童的我来说,这种场面实在是既兴奋又困惑。 我们为何要思想洗礼?其实当一个人受洗时,还有其他比水更重要的事。受洗象征我们藉着相信耶稣而“披戴”基督(加拉太书3章27节);或者说,受洗是欢庆我们归属基督,祂在我们里面活着,也藉着我们行事。 今天阅读的经文也进一步告诉我们,要是我们“披戴”基督,就有了在基督里的身分,成为上帝的儿女(26节)。因此,我们是因为相信基督而被称为义,而非藉由遵守旧约的律法(23-25节)。我们并不因性别,文化或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分别,乃是藉着基督得着自由,合而为一,成为属于基督的人(29节)。 所以我们都当谨记受洗和其中的含意。我们不要只看重受洗的仪式,而是要明白我们受洗是归入基督耶稣,成为上帝

灵命日粮:不喂食巨怪

/
有句英文的网络俚语说:“不要喂食网络巨怪!”“网络巨怪”指的是那些蓄意在网络论坛,聊天室或留言版上制造争端的人,他们故意发布挑衅且伤人的评论,激怒读者以打断原本正讨论的主题。但对这些评论不理会,不回应,就是不“喂食”巨怪,可以防止这些人使议题偏离正轨。 在讨论具有建设性的议题时,难免会遇到不感兴趣的人。但“不要喂食网络巨怪”就有如箴言26章4节的现代版翻译,警告世人不要与傲慢,不愿接受忠告的人起争执,避免与对方沦为同一水平。 但反过来说,即使看似冥顽不灵的人也有上帝的形象。若我们随意将他人排除在外,不予理会,那么我们可能才是那个不愿接受上帝恩惠的傲慢之徒(参阅马太福音5章22节)。 这或许可以解释,箴言26章5节为何提供与第4节完全相反的指导方针。因为只有谦卑自己,以祷告的心倚靠上帝,才能知道如何在各种情境中用爱心对待人(参阅歌罗西书4章5-6节)。有时我们必须开口,有时则沉默是金。

灵命日粮:合一

/
在1722年,一小群住在现今捷克共和国的摩拉维亚弟兄会基督徒,因为受到迫害,而逃到一位仁慈的德国伯爵的领地。他们在那里住了四年,人数增加至300多人。然而,他们虽然都是受迫害的难民,却没有成为互相扶持的群体,反倒充满冲突,因对基督信仰有不同的看法而导致分裂。后来,他们在祷告之后做了一个看似微小的决定,但却带来惊人的改变。他们放下歧见,转而重视他们的共同点,结果便带来了合一。 使徒保罗热切地劝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要彼此合一。罪会带来问题,私欲和人际关系的冲突。但是对于“与基督一同活过来”的以弗所信徒而言,蒙召是为了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出新的身分(以弗所书5章2节),他们首要的任务是“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4章3节)。 这种合一不是靠人的能力就能达到的同侪情谊。我们必须“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2节),从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达

灵命日粮:不计代价

/
电影《使徒保罗》赤裸裸地揭露了初代教会所遭受的迫害。就连这部电影中的小配角都显示出当时跟随耶稣有多危险。看看以下这些列在演员名单中的角色:被打的女人;被打的男人;受迫害的基督徒甲,乙,丙。 跟随基督往往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现今在许多地方,跟随耶稣仍是一件危险的事,许多基督徒也能感受到初代教会那样的迫害。然而,我们有些人会主观地以为自己“受迫害”,我们会因自己的信仰受到嘲笑,或怀疑自己因信仰而没有获得升职,感到十分愤慨。 牺牲社会地位和牺牲生命,两者显然有极大的差异。然而从现实的角度而言,个人利益,经济稳定和社会接纳,往往是人们强烈的驱动力。我们从早期改信耶稣的人身上,也能看见这点。使徒约翰提到在耶稣即将被钉十字架的前几天,虽然多数的以色列人依旧不信耶稣(约翰福音12章37节),但“官长中却有好些信祂的”(42节),可是他们“不承认,⋯⋯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上帝的荣耀”(42-43节)

灵命日粮:你所做的

/
鲁益师在《惊喜之旅》(Surprised by Joy)一书中,坦承自己33岁时才信主,他说当时自己并不情愿,“又踢又踹,拼命挣扎,满腹怨愤,两眼四处搜索,寻找机会逃脱”。虽然鲁益师心中有所抗拒,有软弱又面对各种障碍,上帝仍将他转变为一个勇敢且富创造力的护教家。他写下具说服力的散文和小说,传扬上帝的真理与慈爱。至今他逝世超过55年,但仍有许多人阅读,研究和分享他的著作。他的生命反映出他的人生哲学,就是“追求目标或梦想,永远都不嫌晚”。 当我们订立计划追逐梦想时,上帝会使我们的动机纯净,并且赐给我们力量,让我们可以将所做的一切都交托给祂(箴言16章1-3节)。从最寻常的工作到最艰巨的挑战,我们都能为荣耀那位全能的创造主而活,因为祂“所造的,各适其用”(4节)。每个行动,每一句话和每个念头都能成为我们由衷的敬拜,都能够献给主来荣耀祂,因祂看顾保护我们(7节)。 我们的能力有限,有所保留,倾

灵命日粮:驯服舌头

/
白芮儿·玛克罕(Beryl Markham)在《夜航西飞》(West with the Night)一书中,详细描述她负责驯化一匹烦躁易怒的种马过程。无论她使用何种方法,都无法完全驯服这匹骄傲的马,它顽强的意志使玛克罕只赢得唯一的一次胜利。 在驯服舌头的战役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呢?雅各把我们的舌头比喻为马嘴里的嚼环(雅各书3章3-5节),并且哀叹说:“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10节) 我们如何赢得驯服舌头的战役呢?使徒保罗提供了驯服舌头的建言,首先是说实话(以弗所书4章25节),但不是直言不讳地以话语伤人。接着保罗又说:“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29节)。最后,保罗要我们除掉心中的恶念:“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31节)。这些容易做到吗?如果我们靠自己,当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