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谁在开车?

/
邻居提姆的汽车仪表板上放了一个野兽的模型。这是源自著名的畅销童书《野兽家园》。 不久前,提姆开车跟着我的车在路上穿梭,为了跟上我的车,他时不时就猛然加速。到达目的地时,我调侃他说:“刚刚是野兽在开车吗?” 紧接着的那个主日我负责讲道,但却忘了带讲章。我立刻“飞奔”回家去拿,途中还超越了提姆的车。当天稍晚碰面时,他也开玩笑地说:“那时是野兽在开车吗?”我们都笑了,但他确实指出问题的核心,我理当注意道路的车速限制。 圣经教导我们,所谓与上帝联合,就是应当在生活中“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上帝”(罗马书6章13节)。提姆在那个主日对我说的那番话,就像上帝的柔声提醒,要我改掉开快车的习惯,因为我爱上帝就应该将自己完全献给祂。 “谁在开车?”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各层面。我们仍受老我的“野兽”(如担忧,恐惧或任性)所驱使吗?还是我们愿意顺服慈爱的圣灵,倚靠上帝的恩典,继续成长呢? 放手让上帝引导是于我

灵命日粮:有把握的盼望

/
在1940年代日本侵华时期,华理士(William Wallace)医师到中国梧州从事医疗宣教。当时,他是思达医院的负责人,为了避免步兵不定时的攻击,他要求医院将他的医疗设备搬上驳船,成为往返河面的行动医院,继续救治民众。 华理士医师最喜爱的经文是腓立比书1章21节,在紧急危难的时刻,这段经文提醒他活着就当为主做工,倘若他死了,也有永远与基督同在的应许。1951年,他遭到非法囚禁,在狱中过世,他的死体现了这节经文的意义。 保罗所写的这节经文,反映了自己因为爱主,而愿意全然献上,这也是我们这些耶稣的追随者当努力追求的。这种爱主的心能帮助我们为了耶稣,勇敢面对试炼甚或艰难危险。我们能如此献上自己,乃源自于圣灵的帮助和弟兄姐妹的代祷(19节)。同时这节经文也是一个应许。我们即使必须在艰困的环境中顺服主,继续服事,请不要忘了这个应许:我们的生命和服事虽然在地上走到终点,但前方等着我们的,是与耶稣同

灵命日粮:上帝的同在

/
一位焦虑的父亲和他十几岁的儿子坐在一位巫师面前。巫师问说:“你儿子要去多远的地方?”这位父亲回答说:“他要去一个大城市,很久以后才会回来。”巫师把一个平安符(能带来好运的护身符)交给孩子的父亲,说:“不管他去哪里,这个平安符都能保他平安。” 我就是那个儿子。但那位巫师和他的平安符对我毫无助益。我住在城市的那段时间认识了耶稣,就把那个平安符扔了,紧紧信靠基督。我确信生命中有了耶稣,上帝就必与我同在。 三十年后,我的父亲也同样相信了耶稣。有一天,在我们要将弟弟紧急送医时,父亲对我说:“我们先祷告,相信上帝的灵会与你们同行,并且会一直与你们同在!”我们早已经明白,上帝的同在和能力是我们唯一的保障。 摩西也有同样的经历。上帝虽赋予他一个艰巨的任务,要带领百姓脱离埃及的辖制,进入应许之地(出埃及记3章10节),但上帝也应许他:“我必与你同在。”(12节) 在我们人生的旅程也充满各样的挑战,但上帝已应

灵命日粮:尽己所能

/
高龄92岁的莫瑞.布加特(Morrie Boogaart)虽然卧病在床,仍不停地为密西根州无家可归的街友编织帽子。据说,他在15年内编织了超过8,000顶帽子。莫瑞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行动不便上,反倒是尽己所能,关心别人的需要。他表示这样做不只让他心情愉快,也赋予他一个使命。他说:“我会不停地织帽子,直到我回天家。”在2018年2月的一天他回天家了。虽然收到莫瑞手织帽子的人,大多不知道他的故事,也不晓得他织每一顶帽子要耗费多少心力。但莫瑞这份爱的行动,如今却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转眼不看自己的困境,先人后己,效法那位满有慈爱怜悯的救主耶稣基督(腓立比书2章1-5节)。祂是道成肉身,万王之王的上帝,却卑微地取了“奴仆的形像”(6-7节),献上自己的生命成为最终的赎罪祭,代替我们被钉死在十字架上(8节)。耶稣为我们牺牲一切⋯⋯将荣耀归与天父上帝(9-11节)。 我

灵命日粮:父与子

/
我有一位好父亲,而从各方面来看,我也是个尽责的儿子。但我们的关系并不亲密,我从未向他倾吐心声。 我父亲很沉默,我也同样寡言。我们经常并肩工作数小时,却难得讲一句话。他从来不问,我也从未告诉他,我最深的渴望与梦想,我的希望与害怕。 后来我终于从自己的沉默中醒悟过来。我开始有这样的感受,可能是在大儿子出生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儿子们接二连三出世,让我有这种感觉。我但愿自己能对父亲敞开,做个更贴心的儿子。 在父亲的丧礼上,我站在他的棺木旁边,想到有许多事都应该告诉他,以及有许多事他本来可以告诉我。我试着厘清自己的情绪,妻子轻轻地说:“太迟了,是不是?”“没错。”我回应。 但有一件事实让我感到欣慰,将来在天家我们再也不会有遗憾,因我们的眼泪在那里都会被擦去(启示录21章4节)。 对相信耶稣的人来说,死亡并非情感的终点,而是永生的起点。在那里,不再有误会,关系得到恢复,并且爱要不断地增长;在那里,父亲

灵命日粮:对不起

/
在2005年,警官柯林捏造一份报告,导致麦齐入监服刑四年。麦齐发誓出狱后要找柯林算帐,好好修理他。后来麦齐虽洗清了罪名,但已失去了一切。而在这个时候,柯林被发现曾捏造许多报告,他丢了工作,并被关进监狱。但他们两人在监狱里的时候,都各自认识了耶稣。 在2015年,这两个人发现他们竟在同一间福音机构工作。柯林回忆说:“当时我对麦齐说,我没什么好辩解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你道歉。”而麦齐宽宏地饶恕他,说:“只要听到你说对不起就够了。”他们能重新和好,是因他们都经历过上帝无比的爱与赦免。这位上帝如何饶恕了我们,祂也会帮助我们如何饶恕别人(歌罗西书3章13节)。 现在他们是好朋友。柯林说:“我们有共同的使命……要让世人知道,如果你应向别人道歉,就当放下你的骄傲,真诚道歉。如果你记恨某人,就当除去苦毒,否则就像是自己喝了毒药,却希望对方能遭到毒害一样。” 上帝呼召信徒和睦相处,彼此合一。倘若我们“与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