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黑暗中的盼望

/
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46年)一位有智慧且爱国的官员。据说他曾多次力劝楚王,秦国的威胁足以令楚国亡国,但楚王拒绝接受他的劝告,甚至还将屈原流放偏远地区。最后,当屈原知道秦国果然攻陷了他所爱的祖国之后,他在痛苦绝望的情况下,投河自尽了。 屈原与先知耶利米的遭遇其实有一些相似之处。耶利米和屈原一样,所服侍的君王藐视他的劝谏,结果国家遭到敌人的蹂躏和摧残。然而,屈原在绝望中选择放弃,但耶利米却找到了真正的盼望。为何两者如此截然不同呢? 因为耶利米认识上帝,知道唯有祂才能给我们真正的盼望。上帝已应许祂的先知说:“你末后必有指望,你的儿女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利米书31章17节)。耶路撒冷虽在公元前586年被拆毁,但后来却得以重建(参阅尼希米记6章15节)。 有时候,我们会来到一个令人看似无望的境况,例如:一份不乐观的医疗报告,突然失业,或是家庭遭逢巨变。纵使人生的境遇会把我们击倒,我

灵命日粮:求同存异

/
我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对圣经持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总是无止无休,难以平息。相比之下,他也记得当双方能求同存异的美好。 但在有利害关系的事情上,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忽视无法解决的分歧呢?这正是使徒保罗在罗马书中所解答的一个问题。当时这些信徒正陷入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冲突中,保罗写信提醒他们,即使大家的观点南辕北辙,也要努力找到共同点(14章5-6节)。 根据保罗的教导,求同存异的方法,就是我们都当谨记,将来我们每个人都要向上帝交帐,我们不仅要为自己所做的批评负责,也要为自己如何对待彼此的差异而受审判(10节)。 事实上,意见相左或有冲突的情况也提醒了我们,有些事比坚持自己的想法还重要,甚至比我们如何阐释圣经更为重要。将来有一天,我们都要向上帝陈明,我们是否彼此相爱,甚至是否爱我们的仇敌,如同基督爱我们一样。 现在回想起来,我记得父亲总是说,不仅要求同存异,更美好的是,在彼此相爱和互相尊重中求同存异。

灵命日粮:时时感恩

/
多年来,我由于饱受慢性疼痛的折腾,再加上活动能力大受限制,最后挫败感终于将我彻底压垮。因心中诸多不满,我变得挑剔苛刻,不懂得感恩。我开始抱怨丈夫未能好好照顾我,也对他打扫房子的方式很不满意。尽管我知道他有最精湛的厨艺,但我仍抱怨膳食单调乏味。甚至当他坦言,我的怨言伤害了他,我还很气愤,觉得他根本不明白我有多痛苦。最后,上帝让我看见自己的过错,于是我请求丈夫和上帝的饶恕。 当我们渴盼情况能有所改变时,很可能会心生怨怼,甚至会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关系破裂。以色列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们似乎从不知足,对上帝的供应总是抱怨连连(出埃及记17章1-3节)。纵然上帝在旷野眷顾祂的子民,从天降下粮食给他们(16章4节),他们却开始贪求其他的食物(民数记11章4节)。他们没有为着上帝每日信实慈爱的供应而感恩,反而苛求更多,更好和不同的食物,或是以前曾吃过的东西(4-6节),因此他们频频向摩西大发怨言(10

灵命日粮:凭祢意行

/
卡米及茱莉八岁的女儿荔玛确诊罹患罕见的白血病,令他们陷入绝望。白血病甚至引发脑膜炎及中风,使荔玛陷入昏迷。医疗团队告诉卡米及茱莉,可以开始准备荔玛的丧礼,因为荔玛的存活率还不到百分之一。 卡米及茱莉禁食祷告,祈求奇迹出现。卡米说:“我们祷告时,要信靠上帝,无论结果如何。就像耶稣祷告说,父啊!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但茱莉也坦言:“但我很希望上帝会医治她!”而卡米的回应是:“是的,我们可以祈求。但若上帝没应允,我们也愿顺服,那就能尊荣上帝的名,因这也是耶稣所做的。” 耶稣在被钉十字架之前,祂祷告说:“父啊!祢若愿意,就把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祢的意思”(路加福音22章42节)。耶稣祈求“把这杯撤去”,其实是求天父不要让祂钉十字架,但祂因爱天父而愿意顺服。 要顺服上帝,凭祂的意思而行,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在急难的时刻,我们有时很难明了祂的智慧。但上帝以奇妙的方式

灵命日粮:意外的善举

/
我的朋友在超市排队付款时,没想到排在她前面的男士转过身来,给了她一张10英镑(14美元)的优惠券。她原本就因为睡得不好而比较情绪化,这位男士善良的举动马上让她感动流泪。但一会儿,她又嘲笑自己竟会因此喜极而泣。这位男士意外的仁慈之举,令我朋友深受感动,让她在情绪低潮时得着希望。她感谢上帝,透过别人让她感受到上帝的美善。 在使徒保罗写给以弗所这些外邦信徒的书信中,其中一个主题就是给予。保罗说他们是因恩典而得救,呼吁他们离弃以往的生活方式,活出新的生命。保罗更进一步阐明,救赎的恩典会使我们渴望“行善”,因我们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是祂的工作”(2章10节)。就如超市里那位男士一样,我们也可以藉由每日的行为传扬上帝的爱。 当然,我们与人分享上帝的恩典时不一定要给予物资,我们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展现祂的爱,例如:花时间聆听别人的倾诉;问候那些提供服务的人员;停下脚步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当我们给予他人,就

灵命日粮:伟大的顶峰

/
父母亲曾教导我喜爱各类型的音乐,不管乡村歌曲或古典音乐我都学习欣赏。因此当我有机会到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厅,欣赏莫斯科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奏时,我不禁万分激动。乐团指挥带领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名曲,声量渐次加强,最后达到令人荡气回肠的音乐顶峰。在这美妙的时刻,听众都站起来热烈鼓掌。 圣经的记载也可说是渐次加强,迈向人类历史的顶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和死而复活。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里犯罪之后,上帝应许会差派一位拯救者(创世记3章15节),接着这个主题在整本旧约不断地推进,无论是逾越节的羔羊(出埃及记12章21节),众先知的盼望(彼得前书1章10节),以及上帝子民的期盼,都是呼应这个应许。 约翰一书4章14节印证了上帝的应许没有落空:“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这是我们所看见且作见证的。”如何印证?当耶稣死而复活,使我们罪得赦免,且恢复我们与创造主的关系,上帝要拯救这个破碎世界的应许便应验了。有一日,耶稣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