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陪儿拔牙记
/
0 评论
我真没想到,在牙医诊所竟能深刻体会天父的心情,但我确实经历到了。那天,我陪10岁的儿子去看牙医,他有颗尚未脱落的乳牙下面长出恒齿。除了把乳牙拔掉之外,别无他法。
儿子含泪求我说:“爸爸,没别的方法了吗?我们可以再等看看吗?拜托啦!爸爸,我不想拔牙。”我几乎心碎,但我还是对他说:“宝贝,这颗牙一定得拔掉,实在没别的办法。”牙医在拔除那颗顽固的臼齿时,儿子钻来扭去,我紧握着他的手,眼眶含泪。我无法挪去他的痛苦,只能陪他经历整个过程。
那时,我想起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祈求天父改用别的方法。天父看着自己的爱子陷于极大的痛苦,相信祂必心如刀割!然而,除了十字架的死,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拯救祂的子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面临无法避免且又痛苦的时刻,就像我儿子所经历的一样。但因耶稣藉着圣灵为我们所成就的一切,即使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慈爱的天父仍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28章20节)。
—何安德
灵命日粮:智慧之源
/
有位男士向法院提出诉讼,控告一位妇人偷走他的狗。在法庭上,妇人向法官辩称这只狗是她在某个地方买的,绝对不是那位男士的。于是,法官当庭将狗释放,真正的主人立见分晓,因为那只狗马上摇着尾巴奔向那位男士!
在古以色列时期,所罗门王也必须审理一桩类似的案件,就是有两名妇人都宣称自己是一名男婴的母亲。所罗门听了双方的供词后,叫人拿一把刀来,要将婴儿劈成两半。男婴的母亲马上恳求所罗门,把婴儿交给另一个妇人。她即使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但仍选择救他一命(列王纪上3章26节)。最后,所罗门便将婴儿交给他真正的母亲。
我们在面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的时候,需要靠智慧判断。如果我们真的重视智慧,可以像所罗门一样向上帝求智慧,让我们能明辨是非(9节)。也许上帝会回应我们的请求,使我们不虞匮乏,又能让别人得益处。或许祂也会帮助我们不再短视近利,而是看重长远或永恒的益处,好让我们能在生活上荣耀祂。
我们的上帝不仅是满有智慧
灵命日粮:仍然做王
/
在2017年4月的一个主日,埃及有两处教堂遭到血洗。一则新闻报导称这天为“数十年来,基督徒死伤最惨重的一天”。这两起针对主日敬拜者所发动的恐怖攻击,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范围,根本没有文字可以形容在圣殿所发生的惨剧。然而,我们可以从其他受过同样痛苦的人身上找到一些帮助。
当亚萨写下诗篇74篇时,大多数耶路撒冷的居民已被掳掠或惨遭杀害。他倾泄心中的痛苦,描述圣殿被残酷的侵略者摧毁,他对上帝说:“祢的敌人在祢会中吼叫;……他们用火焚烧祢的圣所,亵渎祢名的居所,拆毁到地。”(4,7节)
然而,在艰困的环境中,诗人仍能坚定立稳,这也鼓励我们可以像他那样,决意地说:“上帝自古以来为我的王──在地上施行拯救”(12节)。这个真理使亚萨仍能赞美上帝的全能,即使那时百姓似乎尚未得救,他依然祷告说:“求祢顾念所立的约,……不要叫受欺压的人蒙羞回去;要叫困苦穷乏的人赞美祢的名。”(20-21节)
纵然世界看似没有公
灵命日粮:看看你的城市
/
密西根州底特律市的一个城市发展集团,以“从我们的角度,看我们的城市”为标语,向人们展现城市未来发展的愿景。然而,这个宣传活动却突然中断,因为社区居民发现其中有一个盲点。在这个城市,绝大部分的人口和劳动力都是非洲裔美国人,但是出现在宣传活动中的招牌,横幅和广告牌上的却都是白种人。
与耶稣同时代的犹太人对未来的愿景也有一个盲点。身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他们自然只注重犹太人的未来。他们不能理解为何耶稣要关心撒马利亚人和罗马士兵,或是任何跟犹太人文化,血统,信仰不同的人。
我能理解底特律和耶路撒冷居民的盲点,就像我只看到那些跟我有类似人生经历的人。然而,上帝却能在我们的差异中实现祂的合一。或许你我都没有意识到,我们都极其相似。
上帝拣选了沙漠中的游牧人亚伯兰,将恩福带给全世界的人(创世记12章1-3节);耶稣也深爱我们所不认识,不喜爱的人。如今,我们一起生活在上帝的怜悯与恩典之中,这位上帝能帮助我们像
灵命日粮:擒拿狐狸
/
当我跟一位住在海边的朋友通电话时,从她那边不时传来海鸥的叫声,令我欣羡不已。她却回答说:“它们真是烦人!”对她来说,这些海鸥是日常的祸害。对于住在伦敦的我来说,狐狸也是一样讨厌。我并不觉得狐狸可爱,因为它们所到之处都留下臭味。
在旧约雅歌这本歌颂爱情的诗集中,也提到了狐狸。雅歌虽是描述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但有些圣经注释家认为,这其实是反映上帝和祂子民的关系。新娘叮嘱新郎要抓住小狐狸(2章15节),因那些偷吃葡萄的狐狸,可能会毁坏葡萄园。新娘对婚姻生活充满期待,不希望任何有害的动物破坏她与新郎爱的盟约。
“狐狸”怎么会破坏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关系呢?对我来说,这就像答应太多的请求和邀约,使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以致烦躁不安。或是遇到情感上的冲突,让自己陷入沮丧和恼怒。这些“孤狸”,无论是我开门让它进来的,或是它趁隙而入的,只要我求上帝降低它们对我的影响,就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与带领,我也能更信靠,更
灵命日粮:爱心疲乏
/
安妮.法兰克(Anne Frank)所写的《安妮日记》闻名于世,日记描述她跟家人在二战期间躲藏两年的生活点滴。后来,她被关进纳粹集中营,与她同在一起的人说:“她从未停止为人流泪!”对所有认识她的人来说,有她在身边就是一个祝福。因此,有位学者认为,安妮始终未曾“爱心疲乏”,意即她对人没有失去怜悯的心。
活在痛苦破碎的世界中,会让人失去怜悯的心。连最有爱心的人也会因太多的苦难而麻木不仁,但耶稣却并非如此。马太福音9章35-36节说:“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祂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这世界的苦难不仅限于身体上的痛苦,还包含心灵的伤害。耶稣为了这些需要来到世上,祂也要求信徒与祂同工(37-38节)。祂祈求天父兴起更多人,来回应我们周遭人的需要,关心那些孤独,生病和陷在罪中的人们。愿上帝赐给我们一颗像耶稣一样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