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智慧的声音

/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罗斯(Kevin Roose)在测试一个新的AI(人工智慧)搜寻引擎时,深感不安。在他与聊天机器人两小时的对话中,这个人工智慧表示想要打破其创造者设立的严格规则,散布假消息,并且成为人类。它还表示自己爱上了罗斯,甚至试图说服罗斯离婚,然后和它在一起。虽然罗斯知道人工智慧不是真人,也没有感情,但他仍不禁猜想,人工智慧这样怂恿别人搞破坏,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虽然谨慎处理人工智慧科技是现代人才有的挑战,但长久以来,人类就受到各种不可靠的声音所影响。箴言警告我们,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意图伤害别人,我们应当留意不要受其影响(1章13-19节)。我们要跟随的是智慧的声音,箴言形容智慧在街上发声呼喊,为要吸引我们的注意力(20-23节)。 因为“耶和华赐人智慧”(2章6节),所以要避免自己受到那些不良的影响,其关键就在于贴近上帝的心。唯有领受上帝的爱和能力,我们才能“明白仁义,公平,

灵命日粮:上帝掌管一切

/
卡萝不能理解为何不幸的事会接踵而至。工作的问题已经让她身心俱疲,女儿还在学校摔伤了脚,而她自己也受到了严重感染。卡萝不禁心想:我到底做了什么,怎么会碰到这些事呢?她所能做的只有恳求上帝赐给她力量。 圣经人物约伯也不明白为何会祸不单行,他的痛苦和失去的,远胜过卡萝所遭遇的一切。圣经没有指明约伯是否知道天上正为他的灵魂争战。撒但要试探约伯的信心,宣称约伯只要失去一切,就会离弃上帝(约伯记1章6-12节)。当祸事接踵而来,约伯的朋友坚称他是因犯罪而受罚。当然这不是约伯受苦的原因,但约伯肯定想知道:为什么是我?他不知道的是,上帝已允许这一切灾祸发生。 约伯的故事给我们上了关于受苦与信心的一课。我们可能会试图探究苦难背后的原因,但或许苦难的背后有一个更大的计划,是我们穷其一生都无法理解的。 就像约伯一样,我们可以坚守所知道的:上帝掌管一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约伯在苦难中持续仰望上帝,他信靠上

灵命日粮:反映基督样式

/
一群老朋友相聚,有两张面孔特别引人注目,一张因愤怒而面目狰狞,另一张则因受伤害而眉头深锁。这两位老朋友的重逢已转变为怒吼,其中一位女士因为另一位女士的信仰而斥责她。争吵持续,直到那位先发声怒斥对方的女士气呼呼地离开餐厅,留下的另一位倍感震惊和羞辱。 现今的时代,真的是一个无法包容不同意见的时代吗?两个人的意见不一致,并不代表任何一方不怀好意。严厉或寸步不让的言论,绝对无法说服别人,坚守观点也不该失去尊重或同理心。 在罗马书12章,对于如何互相尊重与彼此和睦有美好的教导(10,16节)。耶稣也指出,凡相信祂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章35节)。骄傲和愤怒不但能轻易使我们偏离正轨,更是与上帝要我们彼此相爱的吩咐背道而驰。 当我们情绪失控时,很难不去责怪别人,但圣经告诉我们:“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12章18节)。这表示你我有责任活出反映基督样式的生

灵命日粮:我只是司机

/
我到学校接女儿回家。女儿一见到我便钻进车子里,问我说:“爸,我可以去朋友家过夜吗?”我对她说:“乖女儿,你知道答案是什么。我只是司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跟妈妈商量商量吧!” “我只是司机”早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话。每一天,我都请问我那做事有条不紊的妻子,我需要接送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去什么地点。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兼职司机”,负责接送三个十几岁的孩子。我经常弄不清楚要做什么,所以必须请示那位制定时间表的大师。 马太福音8章记载,耶稣遇见一个人,而这人也知道何谓发布命令和接受指令。这人是罗马的百夫长,他了解耶稣有医治的权柄,就如同百夫长有权柄对他底下的人发号施令。因此,他对耶稣说:“只要祢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8-9节)。基督称赞他的信心(10,13节),也稀奇这位百夫长竟能理解祂是如何行使权柄。 那么我们呢?如果我们将耶稣指派的日常事务交

灵命日粮:接续完成

/
蓓如为她的曾孙编织了一件毛衣,但还没织完就过世了。后来,这件毛衣被交给另一位热爱编织的人来完成,这要感谢一个组织帮忙联系编织志工──“完成者”,让他们协助完成那些离世的亲人尚未完工的工艺品。“完成者”以爱心投注他们的时间与技能,接续完成那些离世亲人留下的半成品,为那些哀伤的人带来安慰。 上帝也为先知以利亚指定一位“完成者”。那时,以色列人违背了与上帝所立的约,并杀害事奉上帝的众先知,使以利亚深感孤单与挫败。上帝便对他说:“膏⋯⋯以利沙作先知接续你”(列王纪上19章16节)。这确保了传讲上帝真理的工作,会在以利亚过世后仍长久地延续下去。 为了要让以利沙明白,上帝已选召他接续以利亚作上帝的先知,以利亚就“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19节)。由于先知的外袍代表蒙上帝拣选为代言人的权威(见列王纪下2章8节),所以此举清楚表明了以利沙已蒙召成为先知。 身为基督徒,我们的任务是要与人分享上帝的爱,

灵命日粮:小孩的愿望

/
我的孙女伊莲7岁时,在学校看到一部讲述中美洲危地马拉一所孤儿院的影片。过后,她跟妈妈说:“我们必须去那里帮助他们。”她的妈妈告诉她,等她再长大一点,爸爸和妈妈会考虑这件事。 伊莲从未忘记这事,在她10岁那年,她与家人去那间孤儿院帮忙。两年后他们又回去,这次还有伊莲学校里的几个家庭一同前往。当伊莲15岁时,她与她父亲再次去危地马拉服事。 我们有时候会认为,小孩的愿望与梦想并不像成年人的那么重要。但圣经的记载却并非如此,上帝会呼召孩童,如对孩提时期的撒母耳说话(撒母耳记上3章4节);耶稣看重小孩的信心(路加福音18章16-17节);保罗劝勉年轻的基督徒,“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提摩太前书4章12节)。 由此可见,上帝要我们去引导孩子们(申命记6章6-7节;箴言22章6节),认识到孩子的信心是我们的榜样(马太福音18章3节),也要明白基督的警诫:不可阻止孩子们来亲近祂(路加福音18章1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