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更深的医治

/
在2020年的复活节主日,那俯瞰里约热内卢的著名巴西地标救世基督像,被人们用投影的方式穿上医师袍,以基督为医治者的鲜明形象,向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医护人员致敬。这个医生的形象让人联想到,耶稣常被描绘为我们最伟大的医生(马可福音2章17节)。 耶稣在世上传道期间,医治了许多人身体上的疾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有瞎眼的巴底买(10章46-52节),麻风病人(路加福音5章12-16节),以及瘫痪的人(马太福音9章1-8节)。耶稣关心祂的跟随者的健康,除了医治,祂也填饱他们的肚子,行神迹使用一份简单的食物,让五千人都吃得饱足(约翰福音6章1-13节)。这些神迹都显明了耶稣的大能,以及祂对人们真实的爱。 然而,正如先知以赛亚的预言所说,这位基督最大的医治行动体现在祂的受死与复活。我们最大的痛苦就是因犯罪而与上帝分离,但“因[耶稣]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章5节)。或许,耶稣没

灵命日粮:奔向耶稣

/
班恩和朋友们去巴黎旅行的时候,参观了一间著名的博物馆。虽然班恩没有学过艺术,但瑞士画家尤金·博南得(Eugène Burnand)的一幅著名画作却让他肃然起敬。这幅作品名为《复活的早晨使徒彼得和约翰跑向坟墓》,画中只有奔跑的彼得和约翰。无需言语,他们脸上的表情和双手的姿势就表达了他们的情绪,能让观众深刻体会他们的感受,同感他们的兴奋与激动。 这幅画根据约翰福音20章1-10节的记载,描绘出两位门徒奔向耶稣空坟墓的景况(4节)。这幅杰作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位门徒矛盾的强烈情绪。虽然在那个时候,他们的信心尚未完全成熟,但他们奔跑的方向却是正确的,最终复活的耶稣也向他们显现(19-29节)。 两位门徒复杂的情绪与历世历代以来寻找耶稣的人一样。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到空坟墓,或看见伟大的艺术作品,但我们依然可以清楚看见福音的美好。就算我们仍感困惑,怀疑或茫然,但圣经真理能激发我们渴盼,寻求并奔向耶稣和

灵命日粮:红色小斑点

/
走进苏格兰现代国家画廊(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在许多名为《橄榄树》的画作中,我被一幅笔触强烈,色彩鲜艳的作品所吸引,那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许多历史学者相信,这幅画的灵感,是来自耶稣在橄榄山客西马尼园的经历。这幅画有一点特别吸引我的目光,就是在那些古老的树当中的红色小斑点。 这座山因为山坡上长满了橄榄树,所以被称为橄榄山。耶稣已知道自己将被门徒犹大背叛,在那一晚,祂上橄榄山去祷告。祂知道自己遭到背叛,将因此被钉十字架,所以极其伤痛。祷告时,祂的“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路加福音22章44节)。在客西马尼园中,耶稣显然极度痛苦,因为祂正准备面对公开受刑的苦难和羞辱。在两千多年前的第一个受难日,祂为世人牺牲,流出自己的鲜血。 梵高这幅画作中的红色小斑点提醒了我们,耶稣“必须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马可福音8章31节)。虽然受苦是祂完成救赎计划

灵命日粮:接受挑战

/
虽然迪安只有13岁,但他毅然接受了一项服务别人的挑战。他和妈妈听说有人号召孩子们在暑假期间,免费帮忙50个家庭除草。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协助退伍老兵,单亲妈妈,身心障碍人士,或任何需要帮助的人。这项服务的创始人本身已在美国为2500个家庭除过草(50个州各50个家庭),他设立这项服务的目的,是要教导人们敬业乐业和回馈社区的重要性。尽管天气炎热,而且青少年在暑假还有许多可以参加的活动,但迪安却仍选择为他人服务,并且完成这项挑战。 耶稣也呼召基督徒接受服事他人的挑战。耶稣在为世人舍命的前一晚,与众门徒共进晚餐(约翰福音13章1-2节)。祂非常清楚自己即将面对的苦难和死亡,但祂仍起身离席,在腰间绑上毛巾开始为门徒服务,洗他们的脚(3-5节)。耶稣对门徒说:“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14节) 耶稣是谦卑的仆人,是我们的榜样。祂关怀众人,医治盲人和病患,宣扬上

灵命日粮:不是一点点

/
每次要搬去新的地方,我们多少都会舍弃一点东西。但如果要在位于南极的特雷亚斯镇(Villas Las Estrellas)定居,就真的得先舍弃身上的某个东西了。这个地方长年酷寒,四周荒凉,最近的医院远在一千公里之外,若有人患上阑尾炎而阑尾破裂,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每个居民搬到此处之前,都必须先切除阑尾。 很极端吧?然而,与成为上帝国度的子民相比,这并不算什么。在耶稣的时代,由于许多人是用自己的方式跟随耶稣,而不是照耶稣的心意(马太福音16章25-27节),于是耶稣便重新定义成为门徒是什么意思。祂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24节)。这包括要准备舍弃任何与祂或上帝国度有抵触的事物。当我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时,就是宣告自己愿意承受社会和政治的打压,甚至愿为了跟随基督而牺牲生命。除了舍己和背起,我们也要持守真心跟随祂的意愿。这是我们在跟随耶稣时要保持的态度,好让我们

灵命日粮:住在祂家里

/
几年前,我们从动物收容所领养一只叫墨墨的成年黑猫。说实话,我只是想让它来消灭家里的老鼠,但我的家人却是想要养一只宠物。收容所提供我们一套严格的指示,告诉我们第一周要在固定的时间喂食墨墨。这样它就会知道我们的房子就是它的家,是一个属于它的地方,在这里它一定有东西吃,也很安全。如此一来,即使墨墨可能出去游荡,最终它总会回家。 如果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家在哪里,就会为了寻找良善,爱与意义,四处游荡而一无所获。但如果我们想要寻得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就当谨记耶稣说:“你们要住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5章4节,新译本)。圣经学者布鲁纳(Frederick Dale Bruner)强调,“住”能唤起一种家庭与居所的感觉。因此,他把耶稣的这句话翻译成:“你们要住在我家里。” 耶稣以枝子连于葡萄树来解释这句话的含意。枝子如果要存活,就必须一直紧紧连结,抓住所归属的“家”。 在这世上,我们会听到许多空洞虚妄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