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清偿债务
/
0 评论
在2019年,美国奥特兰大市莫尔豪斯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似乎只有惊愕这个词能描绘群众的反应。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当场宣布,他和家人将捐出数百万元,为全体毕业生清偿就学贷款。这个消息让许多毕业生喜极而泣,高声欢呼,其中包括一名负债10万美金的学生,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会有那么好的事! 许多人都体验过背负贷款的压力,无论是房屋,汽车,教育,医药或其他形式的贷款,因此我们深知账单被盖上“付清”的戳记时,那种奇妙且如释重负的感觉!
使徒约翰宣告耶稣是“诚实作见证的,从死里首先复活,为世上君王元首”之后,就称颂耶稣赦免人类罪债的奇妙工作说:“祂爱我们,用自己的血使我们脱离罪恶”(启示录1章5节)。这个宣告虽然简单,但却意义深远。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流血舍命,免除我们因罪恶的态度,欲望和行为所当承受的刑罚,这个好消息,比起向莫尔豪斯学院的毕业班所宣布的消息,更加美好!因为耶稣清偿了所有人的罪债,所以凡相信
灵命日粮:低估自己
/
那个年轻人被委任为队长。如今,这支专业的运动队伍交由这个性情温和,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来带领。在第一次的记者会上,他的表现令人失望。身为队长的他只是听从教练或队友的指挥,并且含糊地重复说自己只是做好份内的工作。球队在那个赛季的表现糟透了,而这年轻的队长也在赛季结束后被替换了。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赋予领导球队的权力,又或许他从来就不相信自己能带领队友。 扫罗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以自己为小”(撒母耳记上15章17节),其实这么说有点好笑,因他个子高,甚至比众人高出一头(9章2节),但扫罗并不是这么看待自己。事实上,从经文中可看出,扫罗尝试赢取别人的认同,但他没意识到,不是众民拥戴他为王,而是上帝拣选他,且给予他这个使命。
但是,扫罗所犯的错也是我们每个人失败的写照。很多时候,我们忘了自己是按上帝的形象而造,是要反映祂有治理世界的主权,以致滥用上帝所赋予的权柄,在这世界上造成破坏。要更正这一切
灵命日粮:永恒的眼光
/
朋友德琳祈求上帝赐给她的儿孙们“永恒的眼光”。她的家庭遭逢巨变,她的女儿不幸逝世。当整个家族为亲人的骤逝而悲恸不已时,德琳期盼大家不要聚焦于眼前的患难,沉溺在失去亲人的伤痛中。她希望大家把眼光放得更远,仰望慈爱的上帝,在祂里面得着满满的盼望。 使徒保罗和他的同工们也曾经历极大的痛苦,遭受逼迫并面对信徒的恶意中伤。然而,他们却将眼光定睛于永恒,正如保罗放胆宣告,说:“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章18节)
尽管保罗和同工是在服事上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面对“四面受敌”,“心里作难”,“遭逼迫”和被“打倒”(8-9节)的种种挑战。我们也许无法理解上帝为何不拯救他们脱离困境,但保罗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把盼望建立在“永远的荣耀”,轻看短暂的苦难(17节)。保罗知道上帝的大能会在他的生命里动工,并且深信“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
灵命日粮:乐善好施
/
凯恩一手抱着11个月大的女儿,一手提着女儿的供氧设备,从机门穿过头等舱,困难地走过狭窄的机舱走道,到机尾的经济舱寻找她们的座位。凯恩的女儿茹熙患有慢性肺病,必须到国外寻求治疗。她们才刚坐下不久,一位空服员就走过来告诉她,头等舱有一名乘客愿意与她们换位子。听了这话,感激的泪水不由自主从她的脸庞流下来,她再次抱起孩子,拖着氧气筒,往回走向头等舱那宽敞舒适的座位,而那位好心的陌生人则向凯恩在经济舱的座位走去。 这位乘客的善举体现了保罗在信中对提摩太所提到的慷慨,保罗告诉提摩太,要嘱咐信徒“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提摩太前书6章18节)。保罗提到,我们很容易会变得高傲自大,并将盼望寄托于世上的财富。保罗劝勉我们要活出慷慨的生命,乐意服事人,并且在善事上富足,就如凯恩在飞机上遇到的那位慷慨男士一样。
不论我们的生活是富足或匮乏,只要乐于与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就能经历因慷慨
灵命日粮:上帝同在吗?
/
丽娜因罹癌恐将不久于人世,她的丈夫振康不明白为何慈爱的上帝要让妻子受此痛苦。一直以来,丽娜忠心地服事上帝,担任圣经教师,更是许多人的心灵导师。振康哭着求问上帝:“为什么祢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尽管如此,振康仍持守信心继续跟随上帝。 我很坦率地问他:“你为何还相信上帝?什么原因让你没有离开祂?”振康回答说:“这是因为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虽然他此时无法“看见”上帝的作为,但他回想起过去,上帝总是帮助,保守他,印证上帝一直看顾他的家人。他强调:“我知道,我所信靠的上帝,必将按祂自己的方式让我们经历这一切。”
振康的回答体现出以赛亚书8章17节所描述的信心,当以色列人即将面对仇敌的攻击时,以赛亚虽无法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他仍“等候”上帝。他相信上帝,因为上帝已赐下祂永远同在的征兆(18节)。
在困境中,我们有时可能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这时候我们可以回顾从过去到现在,上帝在我们生命里的作为。
灵命日粮:丰盛的生命
/
十七世纪的哲学家托玛斯 · 霍布斯(Thomas Hobbes)曾写下一段著名的论述:“在自然的状况下,人类的生活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霍布斯认为,我们的本性喜爱战争,以获取统治他人的地位。因此,绝对有必要建立政府来执行法律和维持秩序。 当耶稣说:“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约翰福音10章8节),人们正处在这种悲观的景况。然而,耶稣让绝望中的人们得着盼望和好消息,祂说:“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10节)
诗篇23篇也清楚描绘这位牧人赐给我们的生命,那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在祂里面,我们“不至缺乏”(1节),心灵甦醒(3节)。祂带领我们行在祂完美旨意的正道上,因此我们即使面对黑暗的时刻,也不需害怕,祂的同在能安慰我们(3-4节)。祂使我们在敌人的面前得胜,且使我们的恩福满溢(5节)。祂的美善和慈爱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