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完全关注
/
0 评论
现今的科技往往让我们持续不断地关注,攫取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网路这个现代奇迹给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能力,只要一机在手,就能获取各方资讯和许多知识。但对很多人来说,这种科技所带来的方便可能需要付上代价。 科技作家琳达 · 史东(Linda Stone)创造了新名词“持续地部分关注”,描述现代人想要随时掌握网路资讯,以确保没有错过任何消息的心态。这听来好像会造成长期的焦虑,事实也的确如此!
使徒保罗虽为许多事情焦虑,但他深知,我们的心灵唯有在上帝里面,才能得着平安。正因如此,保罗写信给正在忍受迫害的初信者(帖撒罗尼迦前书2章14节),鼓励他们“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5章16-18节)。
“不住地”祷告就是持续地与上帝说话,也许看似不可能,但想想我们是多么频繁地检视手机讯息?试想,若把查看讯息的急切心态,转换成随时和上帝谈心,献上感恩,向祂祷告或敬拜祂,会带来什么改变呢?
更重要的
灵命日粮:全都没了!
/
淘气的英国艺术家班克斯(Banksy)又对大众开了个玩笑。在苏富比的拍卖会中,他的画作《气球女孩》以一百万英镑售出。当拍卖师大喊“成交!”之后,突然警铃大作,画作自动下滑,预先安装在画框底部的碎纸机瞬间搅碎了半幅画。班克斯在推特上发了竞标者看着这幅画遭到毁坏的照片,并附上说明:“没了,没了,全都没了!” 班克斯乐于对这些富人恶作剧,甚至让他们蒙受损失。其实他无须如此,因财富本来就不可靠。正如上帝说:“不要劳碌求富,⋯⋯你岂要定睛在虚无的钱财上吗?因钱财必长翅膀,如鹰向天飞去。”(箴言23章4-5节)
钱财一点也靠不住,即使我们努力赚取却极易失去,诸如投资失利,通货膨胀,各式帐单,盗贼窃取,被水冲走,或被火烧掉。纵然我们努力存钱,但生命稍纵即逝,赚得再多也用不到。眨眼间,一生的年日也“没了,没了,全都没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上帝教导我们:“只要终日敬畏耶和华。因为至终必有善报,你
灵命日粮:软弱变刚强
/
福音诗歌之后芮葩(Dottie Rambo)在1967年写了一首诗歌《祂看到我的需要》,因为“需要”(need)的英文发音与“膝盖”(knee)相近,所以我小的时候,误以为歌名是《祂看到我的膝盖》。以当时我所具备的逻辑能力,总是想不通为何上帝要看我的膝盖。难道是因为膝盖很脆弱吗?我知道“双膝发软”可用来形容“恐惧害怕”。后来我才晓得,芮葩所写的这首诗歌是阐述上帝无条件的爱,为的是回应她弟弟自认为做过许多错事而不值得被爱。然而,芮葩要她弟弟确信,上帝虽看见他的软弱,却仍旧爱他。 当犹太人与以色列人双膝发软时,上帝仍差派先知传递信息给悖逆的百姓,清楚显明祂那无条件的爱。就像在以赛亚书35章,先知以赛亚向上帝的子民宣扬复兴的盼望,让百姓因得激励而对未来充满期盼,并“使软弱的手坚壮,无力的膝稳固”(3节)。上帝的子民得着激励之后,便能够彼此扶持。因此以赛亚教导众民要向那些胆怯的人说:“你们要刚
灵命日粮:丰盛的生命
/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时,美籍摄影师艾瑞克 · 恩斯特龙(Eric Enstrom)把他的作品集结成册。在那个人们心灵空虚的时代,他决定加入一张能够传达生活丰盛的相片。这张如今深受人们喜爱的照片,显示一个蓄胡的白发老人坐在桌边,十指紧扣,垂首祈祷。在那张桌子上,仅有一本书,一副眼镜,一碗粥,一条面包和一把刀子。就这样,不多也不少。 有人说,这张照片显示物质缺乏,但艾瑞克想表达的其实恰好相反:这是丰盛的生命,这是不论环境如何都心存感恩的生命,你我也同样能够拥有。在约翰福音10章,耶稣宣布了大好的消息,祂要赐给人“丰盛满足的生命”(10节,新普及译本)。但我们若以为丰盛等同于富裕,便是误解福音的真谛。耶稣所说的丰盛,并不是以金钱或房地产等世上的财富为衡量的标准,而是身心灵都对这位“为羊舍命”的好牧人(11节)充满了感恩。这位好牧人看顾我们,供应我们每日所需。当我们以亲近上帝为乐
灵命日粮:老旧的瓦器
/
这些年来,我收藏了好几个老旧的瓦罐,其中最喜爱的一个乃是出自亚伯拉罕时代的遗址。在我家至少这物件年纪比我大!这个不起眼的瓦罐上有污渍,裂痕和缺口,需要来一次彻底擦洗。我保留这个罐子,是提醒自己不过是由尘土所造,纵然脆弱易碎,却装着莫大的宝贝──耶稣。正如哥林多后书4章7节说:“我们有这宝贝[耶稣]放在瓦器里。” 保罗还说:“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8-9节)。四面受敌,心里作难,遭逼迫,被打倒,都是瓦器必须承受的,但因有耶稣的能力在我们里面,我们就不被困住,不至失望,不被丢弃和不至死亡。
“我们身上常常带着耶稣的死”(10节,新译本),这是我们应有的心态。耶稣每天向自己死,为我们舍己的特质,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我们不须凭自己的努力做些什么,而是唯独信靠上帝的充足与完全,因祂就住在我们里面!
“好让耶稣的生也在我们的身上显
灵命日粮:友谊长椅
/
非洲国家津巴布韦(辛巴威)饱受战争创伤,失业率极高,人民深陷绝望,直到他们在“友谊长椅”寻得希望。失去盼望的人可以来到“友谊长椅”和“祖母”说话,这些受过训练的年长妇女会聆听抑郁者的挣扎。以他们国家的语言来说,抑郁就是“忧思过重”。 “友谊长椅”计划也在其他地方推行,包括桑给巴尔,伦敦和纽约。一名伦敦研究员表示:“结果令人惊喜万分!”有位纽约辅导员也说:“在长椅上你会不知不觉地与关心你的人亲切交谈。”
这项计划让我想到与伟大的上帝交谈多么温馨和奇妙。摩西并非在长椅上,而是在帐幕(或称会幕)里与上帝交谈。在那里,“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出埃及记33章11节)。而摩西的帮手约书亚甚至不离开会幕,或许是因他非常看重亲近上帝的时刻(11节)。
现今,我们无需在会幕才能亲近上帝,因为我们可以藉着耶稣来到天父面前。耶稣对门徒说:“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