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爱所有人
/
0 评论
我的教会座落在一个大型,开放的广场中。在只有40公里长,24公里宽的新加坡岛上,这样的场地实在罕见。从前阵子开始,在我国工作的许多外地劳工,每个星期天都会聚集在教会的广场上野餐。
这件事在我们教会中引起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对这些不速之客可能带来的脏乱感到苦恼。有些人则将之视为上帝赐下的机会,让会友不必离开教会范围,就可以接待这些外地人。
当年以色列百姓一定也面对类似的问题。他们在新的地方定居后,就得思量该如何与其他民族相处。上帝明确地吩咐以色列百姓,要看外邦人如同本国人一样,并要爱人如己(利未记19章34节)。上帝颁布了许多特别关于外邦人的律例:不可虐待或欺压寄居的,要怜爱和帮助他们(出埃及记23章9节;申命记10章19节) 。数百年后,耶稣也同样吩咐我们,要爱我们的邻舍如同自己(马可福音12章31节) 。
愿我们拥有上帝的心肠能爱人如己,别忘了我们在这世上也是寄居的,而上帝爱我们,视我们为
灵命日粮:跟随
/
小时候,我最喜欢参加教会星期天晚上的聚会。因为在聚会中可以听到宣教士和其他客座讲员的分享,他们的信息都会让我深受激励。他们愿意离开家人,朋友,有时还得要离乡背井,舍弃财物,或抛弃工作,去到陌生,不熟悉,甚或危险的地方服事上帝。
正如那些宣教士一样,以利沙也放下许多事物跟随上帝(列王纪上19章19-21节)。在上帝透过以利亚呼召以利沙之前,我们只知道以利沙是个农夫。当以利沙在田里耕作的时候,先知以利亚遇见他,并将外衣搭在他身上(象征他将成为一位先知),呼召他来跟随。以利沙只要求向父母道别,随即宰了牛,又焚烧农耕用具,辞别双亲之后,他就起身跟随以利亚。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得离开至亲好友,成为全时间事奉上帝的宣教士,但上帝的心意是要我们每个人都跟随祂,“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上帝所召各人的而行”(哥林多前书7章17节) 。正如我本身的经历,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是否需要离开家乡,服事上帝一样可以是充满挑
灵命日粮:预备地方
/
我有个朋友最近正准备搬家,而且是要搬到离现址1,600公里以外的地方。他们夫妻俩分工合作,以便在短时间内安顿下来。朋友负责将所有的物品分类装箱,她丈夫则要承担寻找新居的重责大任。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朋友没有事先察看那个社区,也没有参与寻找新房子,只是专心准备搬家!我问她是怎么办到的?她承认这的确不容易,但她完全相信她的丈夫。因为他们相处多年,她深信丈夫了解她的喜好和需求。
耶稣和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时,对他们说,祂将要遭受背叛并要受死。耶稣即将面对祂在世上最黑暗的时刻,门徒也是一样。耶稣安慰并应许他们,祂将要到天上去为他们预备地方,就像朋友的丈夫先去为家人预备新的居所。当门徒心中存疑,耶稣就要他们思想昔日的教导,以及他们亲眼所见的神迹。虽然耶稣的死亡和离去会令门徒哀伤,但耶稣提醒门徒,祂的话语绝对信实可靠,祂所说的必定应验。
即便是在我们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仍然可以信靠耶稣,祂会带领我们前
灵命日粮:祝福盆
/
我正在电脑上打字,熟悉的叮铃声让我注意到有一封新的电子邮件。通常我会压下心中的好奇,不会立即查看每一封邮件。但这封邮件有个吸引人的标题:因你得福。
我迫不及待打开这封邮件,原来是一位远方的朋友告诉我,她正在为我的家人祷告。她在厨房的餐桌上放了一个“祝福盆”,每个星期她都会在盆里放一张朋友的家庭合照,并为那个家庭祷告。在信中,她引用了腓立比书1章3节:“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上帝”,并在字里行间强调我们是传福音的伙伴,一起努力传扬上帝的爱。
这位朋友寄来的这封信,宛如让使徒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进入我的收件匣一般。我想,第一世纪的信徒收到保罗的感谢函,应该是像我一样满心喜乐。保罗似乎都会特意感谢那些和他一同事奉的人,在许多书信中,他都表达了感谢,例如:“我靠着耶稣基督,为你们众人感谢我的上帝,因你们的信德传遍了天下。”(罗马书1章8节)
在第一世纪时,保罗以一封祝祷的感谢函祝福他的同工
灵命日粮:相信我
/
大学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很低。经济拮据,有时穷得三餐不继。那时,我学习倚靠上帝每天的供应。
这也让我联想到先知以利亚的经历。在他蒙召成为先知期间,曾倚靠上帝供应他每日所需。以利亚宣告上帝将以干旱刑罚以色列之后,上帝就差他前往渺无人烟的基立溪旁。在那里,上帝让乌鸦为以利亚带来食物,让他喝溪里的水,重新得力(列王纪上17章1-4节)。
但因干旱无雨,溪流成了小河,慢慢变成涓涓细流。等到溪水干涸时,上帝对以利亚说:“你起身往西顿的撒勒法去……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供养你”(9节)。撒勒法位于腓尼基境内,当地的百姓是以色列人的仇敌。会有人愿意为以利亚提供遮风避雨的处所吗?一个穷寡妇会有食物供应以利亚吗?
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存粮还未告罄之时,上帝就丰富地赐与我们,而不是仅仅供应一日所需。但慈爱的天父轻声对我们说:“相信我!”正如祂差遣乌鸦和寡妇供应以利亚,在祂没有难成的事。我们可以相信祂的慈爱
灵命日粮:消除隔阂
/
有大批难民入住我们的社区,让社区的教会人数骤然增长,但也带来不少挑战。教会会友要学习如何接纳这些新成员,让他们适应陌生的文化,新的语言和不同的敬拜方式。这些新的变化都可能会带来一些不愉快。
无论在哪里,人与人之间都会有误解和分岐,就连教会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没有以适当的方式消除差异,可能会恶化成结党纷争。
在耶路撒冷的初代教会,信徒人数迅速增加,也因文化的隔阂而发生争执。讲希腊语的犹太人,抱怨讲亚兰语的希伯来人,说:“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使徒行传6章1节)。所以,使徒说:“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3节)。这七个人都有希腊名字(5节),换句话说,他们都是讲希腊语的信徒。因为他们是属于这被忽视的群体,所以最能体会这个群体面对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使徒为他们祷告,教会也兴旺起来(6-7节)。
成长会带来挑战,部分的原因是教会必须接受更多的差异,打破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