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孤寂者之友
/
0 评论
荷莉·库克(Holly Cooke)因工作而移居伦敦,在那里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每到周末就觉得凄凉冷清。根据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伦敦是最容易感到孤独的城市,有55%的伦敦居民说他们感到孤独,相形之下,邻近的葡萄牙里斯本只有10%的居民有孤寂感。 为了与人建立关系,荷莉克服了恐惧,在网络上创立名为“伦敦孤独女孩俱乐部”的社团,至今约有3万5千人加入。她们每隔几周就会举办小型聚会,例如公园野餐,艺术课程,珠宝工作坊,餐会,甚至还有带爱犬一起参加的户外运动课程。
从古至今人们都会感到孤独,我们的上帝也自亘古便抚平人们的孤寂感。大卫写道,我们永恒的上帝“叫孤独的有家,使被囚的出来享福”(诗篇68篇6节)。我们有一项属天的特权,就是可以求上帝带领我们找到像基督一样的朋友,因此我们可以放胆地向祂祈求。大卫说:“上帝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5节);“天天背负我们重担的主,就是拯救我们
灵命日粮:慷慨与信心
/
几年前,我们教会受邀接待一些难民。他们的国家因政权转移而动荡不安,使他们不得不逃离祖国。这些难民家庭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小包能装得下的物品。我们教会有好几个家庭都乐意接待他们,而有些家庭即使没有多余的空间,也愿意收留一些人。 这些人对难民的热心款待,反映了以色列民在进入应许之地时,上帝对他们的再三嘱咐(申命记24章19-21节)。在农业社会里,人们深知农作物的收成非常重要,因这关系到能否安然过冬,撑到明年开春。因此,上帝指示以色列民在收割庄稼时,那些剩下的,“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19节),这也是要他们学习信靠上帝。以色列百姓以实际行动慷慨待人,并不是知道自己够用才给别人,而是相信上帝的供应。
这种慷慨待人也提醒以色列民,从前“在埃及作过奴仆”(18,22节)。他们曾经遭受逼迫,贫苦穷困。当他们慷慨待人,就是记念上帝向他们施恩,拯救他们脱离奴役。
基督徒也同样被敦促要慷慨待人,如同保
灵命日粮:得到医治!
/
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人有了新的希望。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刺激神经生长的方法,可以重新连接肌肉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这种神经的再生使瘫痪的实验鼠再度行走,研究人员将继续进行测试,以判断这种治疗方法对人体是否安全有效。 科学致力为瘫痪者达成得痊愈的心愿,而耶稣透过神迹实现了。当耶稣来到毕士大池,那里有许多病人躺着,在病痛中等候多时,希望得到医治。耶稣看见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约翰福音5章5节)。在确认这个人真的希望得到医治之后,耶稣吩咐他起来行走,“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9节)。
上帝并没有应许我们一切的疾病都将可以治愈。如同那天在水池边,还有其他人没有得到耶稣的医治。然而,信靠耶稣的人必能经历祂带来的医治:绝望转为盼望;怨怼转为恩慈;以爱取代仇恨;以宽容取代责难。没有任何科学新发现(或池水)能带给我们这样的医治,唯有凭着信心才能得到痊愈。
—洪可婷
灵命日粮:服事的心
/
在默利叔叔去世的时候,各式各样的悼词纷至沓来。然而所有的悼词都有同样的一个主题:默利叔叔以服事他人来表达对上帝的爱。最能体现这一点的,莫过于他在二战期间的服役经历。当时他在军中担任医护兵,是战场上没有武器装备的医护人员。虽然他英勇的表现使他获得崇高的军事荣誉,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的爱心服事,无论是在战时或战后,他都带着怜悯去服事别人。 默利叔叔的无私付出实践了保罗对加拉太信徒的勉励:“你们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加拉太书5章13节)。但要如何才能做到呢?因为人类的败坏,我们天生就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而非他人。那么,这种并非与生俱来的无私付出从何而来呢?
在腓立比书2章4-5节,保罗劝勉信徒:“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保罗讲述基督因为对我们的大爱而愿意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唯有祂的灵在我们里面生出基
灵命日粮:困境与信心
/
在一个周六早上的查经班里,一位当父亲的倾诉了他的苦恼,他任性的宝贝女儿搬回家里住了,但女儿在家里的一些行为却总是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一位姐妹提到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佳,慢性疾病和衰老对她的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看过许多医师,但进展甚微,令她十分沮丧。出于上帝的安排,那天我们正好查考马可福音第5章。在查考完这章经文之后,大家心中的盼望和喜乐显而易见。 马可福音5章记载,睚鲁因女儿病危而来见耶稣,再三求祂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祢……使她痊愈”(23节)。在前往睚鲁家途中,一名身患慢性疾病的妇女摸了耶稣的衣裳,结果病得医治,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34节)。睚鲁和那名妇女对耶稣的信心驱使他们来寻找耶稣,结果他们都没有失望。但在这两个例子中,在他们遇见耶稣得到帮助之前,他们面对的情况却是每况愈下。
困境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性别或年龄,种族或阶级,我们都会面临让人苦恼的情况,促使我
灵命日粮:等候耶稣
/
我朋友保罗正在等待维修人员来修理他家的冰箱,这时他在手机上看到维修公司传来的简讯,上面写着:“耶稣正在路上,预计会在上午11点35分左右抵达。”保罗很快就发现,那名维修人员的名字确实是耶稣(Jesús,西班牙语常见的男性名字)。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上帝的儿子耶稣何时会再来吗?在两千多年前,耶稣以人的样式来到世上,为全人类承担罪的刑罚。耶稣说祂会再来,“但那日子,那时辰”却只有天父知道(马太福音24章36节)。如果我们确实知道救主什么时候会再来,那么我们日常生活的优先次序会有什么不同呢?(约翰福音14章1-3节)
耶稣告诫我们要为祂的再来做好准备,祂说:“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马太福音24章44节)。祂提醒我们说:“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42节)
基督再来的那日,我们的手机不会收到信息提前告知。因此,让我们藉着圣灵在我们身上运行的能力,每一天都以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