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
雅米是灵命日粮的青年事工,来和我们一起使用《灵命日粮》灵修,享受与上帝亲近的甘甜!
灵命日粮:上帝的杰作
/
0 评论
尽管神经科学界在理解大脑如何运作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科学家们承认,目前对大脑的了解仍处于早期阶段。虽然,他们了解大脑的构造,某些方面的功能,以及哪些区块会对环境做出回应,接收感官刺激,产生动作和控制情绪,但是他们尚未明白,这些区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行为,感知与记忆。上帝极其复杂的杰作──人类──仍有许多难解之谜。 大卫承认人体的奇妙。他用形象化的语言来颂扬上帝的能力,这能力显明在上帝掌管整个胎儿形成的自然过程,就像大卫写道:“我在母腹中,祢已编织我”(诗篇139篇13节,和合本修订版),他颂赞上帝:“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为奇妙”(14节)。古人将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生长,视为极大的难解之谜(见传道书11章5节)。即使大卫对人体的奇妙复杂性所知甚少,但他依然对上帝奇妙的创造与同在感到敬畏和惊奇(诗篇139篇17-18节)。
人体的奥秘和奇妙的复杂性,反映了这位伟大上帝的能力
灵命日粮:安身何处
/
爱尔兰诗人叶慈(W. B. Yeats)希望自己死后能被葬在本布尔本山下,这是爱尔兰西部一座宏伟的平顶山。他晚年所写的一首诗就是《本布尔本山下》,如今他的墓碑上刻着那首诗的最后一句:“冷眼观生死,骑士策马行!” 对这句诗的意思,人们进行了很多猜测。我想,这或许是诗人对生死现实的默认。不管怎样,叶慈最终得偿所愿,被安葬在他选择的地方,墓碑上也刻着他所要的诗句。但事实是冷酷的,没有我们,世界依然运转,且对我们的离世漠不关心。
在犹大历史的一段悲惨时期,一位宫廷总管舍伯那为了能死后名垂后世,就为自己凿了坟墓。但上帝藉先知以赛亚对他说:“你在这里靠谁?竟敢在这里为自己凿坟墓,在高处为自己凿坟墓,在岩石中为自己挖安身之所!”(以赛亚书22章16节,和合本修订版)又说:“[上帝]必将你卷成一团,好像抛球一样抛向宽阔之地。⋯⋯你必死在那里。”(18节,同上)
舍伯那抓错了重点。其实我们葬在何处并不重
灵命日粮:分秒必争
/
当1912年4月铁达尼号撞上冰山时,约翰·哈普尔牧师(John Harper)为他六岁的女儿,在数量不多的救生艇上争取到一个位子。然后,他把自己的救生衣给了同船的一位乘客,还跟任何一位愿意听的人传讲福音。当船沉没时,数百人等着无望的救援,哈普尔牧师游向一个个落海的乘客,说:“当信主耶稣,你⋯⋯必得救。”(使徒行传16章31节)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举办的一场铁达尼号幸存者的聚会中,一位男士自称是“约翰·哈普尔引领信主的最后一人”。当哈普尔牧师第一次邀请他信主时,他拒绝了,但当牧师再次邀请时,他就接受了基督。他眼见哈普尔牧师在生命最后一刻仍致力传讲耶稣,最终因体温过低而死,沉入冰冷的海面下。
使徒保罗在对提摩太的嘱咐中,也勉励他同样以分秒必争,无私牺牲的精神传讲福音。保罗肯定地告诉提摩太,上帝一直同在,且耶稣必会再来,叮嘱他在传道时要有耐心,教导要精确(提摩太后书4章1-2节)。保罗提醒这年
灵命日粮:慷慨捐助
/
我妻子苏珊在学校的课外圣经社团服事,每周一次。最近,社团鼓励孩子们捐钱救助饱受战争蹂躏的乌克兰孩童,于是苏珊把这项捐助计划告诉我们11岁的孙女玛姬。约一周之后,我们收到玛姬寄来的一封信,里面装着美金3.45元,信上面写着:“我把自己全部的钱都捐给乌克兰的孩童,以后我还会再寄。” 苏珊不曾要求玛姬捐助,但或许是圣灵感动了玛姬,而玛姬爱耶稣并愿意为祂而活,因此做出了回应。
若想到这微小的礼物其实是出于一颗慷慨的心,我们便能从中学到许多功课。这也让我们想到在哥林多后书9章,使徒保罗对于捐助的一些教导。首先,保罗建议我们要“多”种(6节),那么将“全部的钱”都捐出去,无疑是多的。保罗还写到,我们应随从上帝的引导,按自己的能力,捐得乐意,“不要勉强”(7节)。保罗还引用诗篇112篇9节强调“周济穷人”的重要性(新译本)。
当我们有机会慷慨捐助时,让我们询问上帝,祂要我们如何回应。当我们随从上帝的
灵命日粮:除掉偶像
/
这查经小组中的弟兄们都已年近80,所以当我得知他们仍因情欲而痛苦挣扎时,感到非常讶异。这场从他们年少时就开始的争战,至今仍在进行。每一天,他们都立志要在这件事上坚守耶稣的教导,也在失败时祈求赦免。 敬虔的人到了晚年还在抵抗情欲的试探,或许会让我们感到惊讶,但或许也无需感到意外。在你我的生命中,任何取代上帝之地位的事物,都会成为我们的偶像,而这些偶像很可能在我们以为早就摆脱了之后,又再次出现。
创世记35章记载,雅各蒙上帝拯救脱离舅舅拉班,并且与哥哥以扫和解之后,准备回伯特利去敬拜上帝,庆祝他得了许多祝福。然而,他的家人却还留着外邦的偶像,所以雅各必须除去那些偶像(2-4节)。在约书亚记的结尾,以色列人打败敌人,定居迦南时,约书亚仍敦促他们:“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专心归向耶和华以色列的上帝”(24章23节)。大卫王的妻子米甲显然也收藏偶像,因她将其中一个放在大卫的床上,骗过那些来捉拿大
灵命日粮:喜乐地付出
/
凯莉的小儿子有肌肉萎缩症,在儿子将再次接受相关的手术治疗时,凯莉想藉着为其他人做点事来转移注意力,免得一直挂虑家里的情况。于是,她把儿子穿不下但保存良好的旧鞋收集起来,捐给了一个机构。她的举动带动了亲朋好友甚至邻居一同参与物资捐赠,很快地,他们就捐出了两百多双鞋子! 虽然这场捐鞋活动本意是要祝福他人,但凯莉却觉得她的家庭更加蒙福:“这个经历确实让我们充满喜乐,帮助我们将注意力放在家庭以外。”
使徒保罗知道对于基督徒而言,慷慨付出是多么重要。在前往耶路撒冷途中,保罗在以弗所待了一段时间。他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探访这群弟兄姐妹,而这也是他亲自建立的教会。临别前,保罗提醒教会的长老们,他是如何殷勤地服事上帝(使徒行传20章17-20节),并鼓励他们也这么做,最后保罗以耶稣的话作为总结说:“施比受更为有福。”(35节)
耶稣要我们不求回报地谦卑付出(路加福音6章38节)。当我们信靠祂的带领